坐落在高新大道旁的的光谷生物城片区
(记者 魏铼 摄)
“世界光谷”行动计划,是中国高新产业为未来世界提供第二条发展道路的宣言书。
光电子信息产业舞台上,被誉为“中国光谷”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始终吸引着全球目光。
从中国到世界,《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将目标瞄准全球创新版图更重要的位置。
如何评价光谷取得的辉煌成就?“世界光谷”将带来哪些影响?光谷该如何走向“世界光谷”?围绕上述话题,支点记者采访了多位长期关注光谷发展的学者和行业专家。
“世界光谷”的发展路径更具样本意义
Q
支点:在你们看来,光谷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提出建设“世界光谷”?
李广乾:首先,这是适应“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发展趋势的需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正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这一背景下,“世界光谷”建设符合“中国创造”趋势,以世界高水平为着眼点,打造推进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科技策源地。
其次,这是“数字中国”战略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对数字中国建设提出了数字政府、东数西算、数据要素化、工业互联网等重点发展项目。这些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点——都需要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发展基础。光谷以光电子信息为主导,要承担起建设数字中国技术底座的历史重任。因此,《行动计划》提出要“扛起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再次,这是我国攻克“卡脖子”技术障碍的需要。
“世界光谷”建设提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鼓励未知领域的原始创新和破壁性探索,打造不再被“卡脖子”的科技创新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讲,《行动计划》不仅是武汉建设“世界光谷”的行动计划,更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为未来世界提供第二条发展道路的宣言书——在大国打压封锁下,光谷要推动自主创新,走出一条与西方不同的科技路线。
李光:“世界光谷”不仅是湖北战略,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了可实践、可复制的发展范式,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我看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这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很难被复制,但光谷是可被复制的。为什么?前两者发展依托于所在城市庞大的经济基础、顶尖的教育资源和开放程度,发展模式难以复制到其他省份。
与之相比,光谷是国内除直辖市重庆外,唯一一个“隔着两个省才能到沿海、沿边境线”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整合才发展至今。但也正因如此,总结“中国光谷”现有模式、探索打造“世界光谷”实践经验,将为其他更多省份提供极具价值的参照样本,其带动作用不可小觑。
陈耀:今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作为今年重要任务之一。尽管目前还缺乏文件详细指明“国家战略腹地”包括哪些地区,但作为中部地区能级最高的中心城市,武汉必然是“国家战略腹地”之一。
光谷作为武汉乃至华中地区的科技创新先锋、产业汇聚中心,是国家战略腹地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它不仅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走在前列,更承担着捍卫国家产业安全、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安全与韧性的重任。建设“世界光谷”,将进一步发挥光谷在中部地区“国家战略腹地”中的引领作用。
要培育“千亿级科技巨头”
Q
支点:在你们心中,“世界光谷”是怎样的一幅蓝图?
李广乾:建设“世界光谷”,要在关键项目上体现出“世界标准”。首先,是要出现原创性技术。光谷建设必须实现由“1到N”到“0到1”的突破,向人类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产业。其次,是要诞生出众多千亿级甚至万亿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公司。再次,是要聚集海量的世界级科技人才,尤其要培养、吸引众多的院士及获得菲尔兹奖、图灵奖、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家。最后,是要形成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的风投体系。
Q
支点:在“世界光谷”的蓝图中,世界级企业不可或缺。那么,光谷应当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去培育“千亿级科技领军企业”?
汤敬华:目前中国上市公司中,产值过千亿元的企业并不多,且这些企业通常不仅局限于单一产品,而是具有完整产业链和上下游整合能力。
光谷要培育千亿级科技领军企业,关键在于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一方面,要寻找已经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并吸引其落地光谷。这些企业的到来,将直接带动产业链发展。
另一方面,应关注本土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并加大支持和培育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倾斜等方式,帮助这些企业快速成长,逐步成为千亿级科技领军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培育过程中要避免将“千亿”作为直接目标,要注重企业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力等综合实力方面的提升。只有这些方面达到一定水平,企业才可能达到千亿产值。
李光:企业发展壮大,有两个核心路径:资本集中和资本积累。前者指企业通过并购或其他方式实现扩张,后者指企业将部分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用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做大做强。
光谷培育“千亿级科技领军企业”要选择“资本集中”路线,这种方式比资本积累更为迅速、高效,有助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这一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的并购策略。其一是相关产业链上的并购和合作。光电子信息产业是高度集成的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和下游应用。通过产业链上的并购和合作,可以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其二是政府要作出良好的制度安排,为并购重组等资本集中模式提供税收优惠、资金减免、融资对接等支持。
要让人才“近悦远来”
Q
支点:建设“世界光谷”的征程中,寻找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和可借鉴的经验尤为重要。在全球范围内,哪个地区可以作为光谷对标的标杆?
汤敬华:我认为硅谷是理想的对标对象。硅谷以其独特的雨林模式著称。热带雨林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不着重培养固定公司、固定人才,不把精力和资金投放在创造一个雅虎、谷歌那样的成功企业,也不把重心放在培养扎克伯格或乔布斯这样的天才上,而是像热带雨林一样提供最原始的养料,让企业自由生长——对硅谷而言,就是好的企业、好的人才、好的资金、好的营商环境。
光谷可以学习借鉴硅谷的热带雨林模式,吸纳全球视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Q
支点: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光谷该如何以高水平人才为建设“世界光谷”提供强力支撑?
李光:人才是打造“世界光谷”不可或缺的一环。使优秀人才“近悦远来”,是打造“世界光谷”、实现区域经济提振的关键举措。
第一,要处理好“招人”与“留人”的关系。过去,我们更重视“如何招来人才”,但现在需要对人才流失尤其是“被招人才的流失”,进入深入地调研、评估,对背后的原因予以改进。
具体如何留人?我的看法是做好四件事:高效能的公共服务、高品质的创新生态、高水平的科教条件、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
在公共服务方面,包括政府普惠性服务及特殊指向性服务、社会化及市场化服务等,要简化行政程序、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在创新生态方面,建立开放的创新网络,包括有组织科技创新、崇尚科学探索、负责任创新、科技伦理、非共识创新等,让创意火花不断碰撞。在科教条件方面,包括多类别及多层次人才自主培养体系、高精尖科研设备共享、高性能分布式超算集群、实验室体系等。在生活环境方面,包括自然环境、宜居、交通、教育、医疗、商圈等,让人才及其家庭都能有归属感。
第二,要处理好“新人”与“老人”的关系。要着眼于提升整个人才体系的系统效能,推动新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待遇相对平衡,尽可能避免差距过大、导致团队不和谐。如高校应审视新人、老人的薪酬及福利结构,同级别不能差异过大,努力实现相对公平合理。
同时,还要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光谷有个独特的现象,不少老科技工作者凭借经验、资源和团队培养能力,取得了一系列创业成就。比如,1944年出生的达梦数据创始人冯裕才教授、1953年出生的科前生物创始人陈焕春教授、1954年出生的禾元生物创始人杨代常教授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总结来看,平衡新老人才待遇、激活老专家智慧,通过细致调研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同时强化以高效服务、创新生态、科教支撑和优质生活为特色的环境建设,是打造“世界光谷”、实现区域经济提振的关键举措。
赵荣凯:核心是三点,“开放、人才、创业”。
首先,开放是核心原则。“世界光谷”干得好不好,不能基于自我评价,而是要放在全球背景下进行衡量。这意味着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以国际化标准来配置资源,打造一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光谷军团。
其次,人才是光谷发展的基石。所有的创新和成就都离不开人的智慧和努力,吸引和培养顶尖人才对光谷的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人才自由流动的重要性。硅谷员工“跳槽”“离职”是很正常的职业行为,工程师们形成了“对技术进步的忠诚、对职业忠诚,而非对个别企业忠诚”的职业精神;创业者成功创业后,也常常会“出走”,寻找新的创业机会。光谷应借鉴硅谷容忍“跳槽”“离职”的模式,打造人才自由流动、创意碰撞的环境,激发更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产业的持续发展。
最后,创业是“世界光谷”的动力源泉。要重视创业价值,尤其是“前沿科技创业”,培养更多推动光电子信息技术进步的创新型企业。在技术迭代速度日益加快的时代,要想应对变化,唯有创新。无论是个人创业还是大企业内部创新项目都是如此。
同时,在科技创新体系中,虽然公共科学研究可以依赖高校和科研院所,但应用性、营利性的研究则更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投入。因此,光谷要更加持续、稳定地支持创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只有这样,光谷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世界光谷”。
封面策划系列
1
2
3
4
编辑丨何辉 胡馨月
编审丨刘定文
新浪微博|@支点财经
地址|湖北·武汉·楚天传媒大厦
【小编推荐】视频号:汉口老城区拆出一片黄金宝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