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历史悠久、文脉绵长,与苏轼更是有着深厚的情缘。在苏轼的生命中,密州(今潍坊诸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他在此地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还经历了人生的重要转折,开创了豪放派词风。暑假,让我们跟着苏轼去旅行。
超然台
无往而不乐
说起苏轼,不免让人想起超然台。超然台原系北魏时所建的城墙土台,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著名文学家苏轼知密州(州治诸城)时扩建,作为登高远望、饮酒赋诗之所。苏轼亲笔题写“超然台”三个大字,并作《超然台记》,以志其事。政务之余,苏轼在台上创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望江南·超然台作》等大量名篇,逐渐形成了“游于物外”“无往而不乐”的超然思想。
受苏轼的影响,超然台元明清三代多次重修,慕名登台凭吊者甚多,留下大量碑刻、字画、建筑等文化遗产,成为诸城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挖掘研究超然文化,2007年相关部门重建超然台。重建后的超然台,遵循“归其旧制,修旧如旧”的原则,格调高雅、古朴厚重。馆内陈列以碑刻、字画为主,突出苏轼在密州的活动业绩和后代文人雅士登台凭吊苏轼的作品,共分三层展区。顶层平台,由仿古城墙、南北堂屋、东西庑房和角楼等仿古建筑群组成,内陈仿古碑刻、摄影图片、苏轼书画等展品,集中展示了超然台悠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台内二层展厅为主展区,以苏轼在密州活动为主题,分苏轼生平、密州岁月、文苑奇葩、书法成就、世人评说、画说东坡六大部分,全面反映了苏轼在密州的政治、文化、艺术成就。一层展厅重点展出苏轼密州出猎大型场景、超然台上历代累存的墨迹刻石和当代文化名流的书画等内容,揭示了超然文化近千年来绵长的发展脉络和对后人深远的影响。
台前苏轼塑像“把酒问青天”取意天下第一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挥毫问天的激情,反映出密州两年苏轼给诸城人民留下的丰厚的政绩和文学财富。塑像总高9.2米,气韵流畅,与超然台相得益彰,形成整体艺术效果,充分体现出苏轼在密州时期的政绩和文学创作成就,成为超然台最大的亮点和诸城超然文化的新名片。
如今的超然台是诸城的著名文化古迹,古密州八大胜景之首的“超然四望”从历史典籍回到了现实中,是游人热爱的知名景点。据了解,超然台目前正闭馆提升,预计8月底将对外开放。到时,可带着孩子去感受一下苏轼的超然情怀。
常山文化博物苑
容天下万象
常山原名卧虎山,因其状如卧虎而谓之。因苏轼在此祈雨常祈常应而得名,海拔297米。常山之巅有三峰,现西峰建有广丽亭,中峰建有安华塔,东南峰顶建碧霞宫。山脚下修建常山文化博物苑,是集文物保护、艺术品展示、文化研究、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胜地。
常山文博苑由万佛寺、大荣博物馆、窦府、古家具陈列馆、画像石陈列馆、碧霞宫、民间艺术研究院组成。整个建筑群坐南朝北,依山傍水,采用传统的宫殿式造型,结构严密,错落有致。主体建筑沿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由下至上共九个层面,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房屋1000余间。登高眺望,但见殿堂楼阁、鳞次栉比、金碧辉煌。
据悉,2007年,诸城市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常山文博苑内珍藏的近百万件历代藏品进行了科学鉴定和评估,一致认为藏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数量巨大,近百万件藏品在国内民间收藏中实属罕见。二是种类繁多,藏品中有佛像、青铜器、金银器、牙雕、陶瓷器、历代货币、古代书画、民俗艺术品等数十种,内容、题材十分丰富。三是稀世珍品众多,藏品中有许多在别处很难见到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这些藏品汇集了几千年来人类的智慧结晶,记录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成就。为让这些饱经沧桑的历史文化遗存能更好地保护下去,在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和大力支持下,常山文博苑历时十余年的建设现已竣工并向社会开放。
来到此处,看到这些藏品,不禁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它们容天下万象,迎四方宾朋,延展历史的经典,昭示未来的传奇。
黄茅冈
归来红叶满征衣
熙宁八年(1075年)秋,苏轼到常山神祠祭谢祈雨有应,遂后,带领属僚和百姓,在常山东坡的低矮山地进行了一次盛大的狩猎活动。
北宋时,西到常山脚下,北至铁沟附近,方圆近百平方公里,这一带沟窄壑浅,地形开阔,山坡平缓,茅草丛生,所以苏轼称之为“黄茅冈”,成为苏轼率众围猎的场所。苏轼有诗曰:“黄茅冈下出长围”,黄茅冈遂成为密州著名的东坡文化遗迹。
苏轼在密州任上除关心民间疾苦,料理日常公务外,始终没有忘记练武习射,以等待时机,靖边报国。驰骋围猎,便是他练武习射的最好方式。这次出猎,收获颇大。苏轼心情舒畅,挥毫疾奋,写出了千古绝唱《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对出猎情形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开一代豪放词风,成为苏轼的代表词作之一。
如今,在黄茅冈建设成了东坡狩猎园景点,这里有东坡文化广场、3000亩生态农场、果树种植基地等,周边拓展了一些如传统文化体验、民俗休闲、农事体验、水果采摘等文化旅游板块。
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东坡文化,还可以享受采摘等的乐趣,放下繁忙的工作,享受农事体验,放松心情。
雩泉
汪洋折旋如车轮
雩泉位于诸城常山东北坡,是苏轼知密州时遗留的文化遗迹。密州向有遇旱祈雨的习俗,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春夏,密州大旱,苏轼带领属僚和百姓到常山祈雨,在常山山神庙门西南不远处,发现了这座石泉。泉水清凉,汩汩不绝,汇成小溪,流向山下,苏轼在《雩泉记》中形容此泉“汪洋折旋如车轮”。但由于这泉水是野泉,百姓爱护不够,常常被堵塞。于是,苏轼命人凿泉于井,并在上面建亭,命名雩泉,“雩”就是古人向神祈雨的一种仪式。
苏轼深爱此泉,作《雩泉记》,刻石立碑置于泉旁,每登常山,必临其泉。他即将离开密州之时,专程登常山向雩泉道别,并作《留别雩泉》诗一首。
苏轼对雩泉进行了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其成为密州百姓饮用和抗旱的不竭水源,也成为苏轼密州抗旱的一项水利工程,寄托着苏轼对密州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体现出苏轼的拳拳爱民之情。雩泉亭,成为人们感念苏轼的重要遗迹。
障日山
唤作小峨眉
障日山,原名奕山,障日山景区,总面积1.3万余亩,与青岛市著名的崂山遥相呼应,并以“姐东妹西”之称而毗邻,高461米。障日山是道教、佛教鼎盛荟萃之地,孕育了独特、浓郁的宗教文化内涵。
障日山自然景观则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名胜”五绝被世人所称道。由于地壳运动,塑造了形象逼真的360个奇景,孕育了100多处大型走廊式裂隙岩崖、岩洞,游人为之叫绝;由此衍生的各类美妙、动人的传说引人入胜;更有金龟探海、天柱山岳、九鲤溪瀑、福遥列岛、茶园翠湖、石门锁钥、东坡古井、神鞭裂岩等八大景区和“太平天国”所留下的红崖古战场。
苏轼游览此山,见山型小巧而多丘壑,与四川峨眉山相类似,留有“长安自不远,蜀客苦思归。莫教名障日,唤作小峨眉。”的诗句,故又称“小峨眉山”。山表草木繁茂、溪水清澈、云雾缭绕,植被以马尾松、柞树、刺槐为主,覆盖率95%以上。
来到障日山,不光可以感受东坡文化,还可以在此避暑,是夏季消暑的好去处。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文图
责任编辑:瓶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