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王向峰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王向峰先生文艺思想暨当代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创新性与地方性研讨会"在辽宁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辽宁大学文学院主办,辽宁省美学学会、全国部分省市美学学会联席会议协办。本人代表全国九省市美学学会向王向峰先生表示深切的缅怀,向王向峰先生的学术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

改革开放之初,也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辽宁的学者和出版物在全国文艺理论界、美学界影响很大,其中的带头人就是王向峰先生。1987年,他主编出版《文艺美学辞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他主编出版《青年审美手册》(辽宁人民出版社),就是这种影响的有力说明。正是这种全国性的影响和地位,使他1990年就获得国务院授予的文艺学博导资格,成为国内最早获得这一资格的文艺学专家之一。

王向峰先生生于1932年,2022年7月9日逝世,享年90岁。一生著述甚勤,成果甚丰。曾发表论文和评论600余篇,出版个人和主编的著作60余部,培养硕士、博士弟子70余人,包括驰骋在中国当下学术舞台的著名学者李春青、杨乃乔、陶东风、赵炎秋、黄卓越、张伟、宋伟以及辽宁省美学学会前任会长吴玉杰、现任会长徐迎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向峰先生

王向峰先生的文艺美学研究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史论结合。在理论建构方面,曾出版过《艺术的审美特征》(1995辽宁大学出版社)、《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1988文化艺术出版社)、《<手稿>的美学解读》(2003辽宁大学出版社)、《艺术美学新论》(20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代表性专著。在美学史建构方面,曾出版《中国美学论稿》(199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现代美学论稿》(2011辽宁大学出版社)、《西方美学论稿》(2011辽宁大学出版社)。二是中西结合。上述著作中既有中国美学的研究成果,又有西方美学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一种中西兼融的学术胸襟和海涵地负的博大追求。三是理论与创作相结合。王先生不仅是学者,而且是作家和诗人,在出版许多理论、批评著作的同时,还出版过五部诗集、四部散文集,文艺创作给他的理论研究注入了特殊的活力。王先生的著述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曾获中国文艺理论突出贡献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理论奖、国家教委优秀学术专著奖、《人民日报》杂文奖等诸多殊荣。他在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点建设中发挥过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先后或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鲁迅艺术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担任兼职教授。王向峰先生是享誉全国的文艺美学家,是同辈人文学者的杰出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祁志祥教授

说来有幸,我与王先生曾经有过一段私人交往。因为撰写《中国美学通史》的关系,我曾把当时出版的所有中国美学史著作都找来学习参考,最初通过《中国美学论稿》神交作者王向峰先生。2009年夏,在鲁迅艺术学院承办的全国美学大会上,我聆听过王先生的大会发言,有缘与王先生结识。小组讨论时我与王先生同在一组,我的即兴发言引起王先生关注,他嘱我将发言内容铺衍成文。回来后我写成《审美认识中"主客二分"的重新审视与评价》一文如约发他请教,同时将2008年12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中国美学通史》寄呈请益。9月10日,王先生给我写来一信:

志祥同志:

从网上发来的文章与信文都已收到,所寄的《中国美学通史》也已收到。文章读了,非常同意你的见解;大著也匆匆浏览了一遍,觉得学问功底深厚,所论的对象涉及中国美学的广泛视野,布局匀称,并在观点上多有所见,足见你的用功之勤苦和反应之敏捷,这在当今中国罕有所见,特别为你高兴。此书我如早日拜读,我会在去年沈阳美学会议上大谈此书的创新与成就的。

在沈阳我们是第二次见面,但你的书读得不止一本,深感你的学养与见识、果断与直率,并认为你是同辈学人中非常有希望的一位,所贡献的成果不会过了三五年便不值一提的那种。但现在国内这样的出名人物——即所著不少,过一段便无什么价值,成了时事学问,这是不可取的。

王先生后来将文章转给了在辽宁大学学报担任责编的弟子康艳,这篇文章发表在《辽宁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上。从此我成为辽宁大学学报的长期作者,并受邀担任编委,不久开通了与王先生的微信往来,他有什么诗歌、散文经常发我欣赏,我也每每给予点赞,这种忘年交一直保持到他辞世。他的微信名叫"快乐王子",我曾出版《乐感美学》,提出"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在追求快乐这点上,我与王先生有殊途同归的契合。王先生对我的肯定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王先生对我的无私提携令我永怀感恩。

辽宁大学新校园的大门巍峨高耸,相当气派。驻足于此,令人不禁想起梅贻琦校长的一段话:"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若问:辽宁大学文艺学、美学有什么代表性的学者?王向峰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奠基人。王先生不仅是辽宁大学的品牌,辽宁美学的品牌,也是中国美学的标志性学者。在王先生离开我们两周年的时候,我们怀念王先生、致敬王先生,希望从王先生的丰富成果中汲取资源,不断超越,再创佳绩。

作者:祁志祥

文:祁志祥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