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是把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的劳模记忆工程利用好的具体体现,也是构筑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集体记忆的重要举措。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云南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各行各业先后涌现出大量先进模范人物。让我们一同追寻劳模的光辉足迹,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征集”的方式,记录、留存、宣传劳模们在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中奋勇当先、顽强拼搏的人生历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讲好劳模故事,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中团结奋斗,建功立业。
由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档案局(馆)联合出品的《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新一批微视频正在播出。今天,推出《化工战线的“梁铁人”——梁北钳》。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基础性产业,在化工建设战线上,无数英雄不惧危险、默默奉献,架子工梁北钳便是其中一员。工地上一级一级的脚手架便是他报效国家,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1960年,五岁的梁北钳随父母从印度尼西亚回国。他的父亲凭借精湛的木工技术,成为云锡公司一名优秀的技术工。在父亲耳濡目染下,梁北钳自幼便产生了浓厚的爱国之心,立下了强烈的报国之志。
改革开放后,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年轻的梁北钳迎来了自己报效国家的机会。1979年,他被招收到云南化建公司,成为一名架子工。
架子工,也叫脚手架工人,属于特殊作业人员,时刻与危险相伴。入行后,梁北钳才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架子工不是有胆量就可以的,单单脚手架的构造就有六七种,不同的构架形式要进行不同受力分析,好的架子工不仅要具备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空间感,还得手脚灵活,动作协调。
为了干好这份工作,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梁北钳钻研理论,拜师学艺,不断在干中学、干中练。那时,一根搭架子的钢管长8米、重30多公斤,施工队每天在空中搬运的钢管超过100根,总重量超过3吨,攀高走低一趟,全身就湿透了。工地上,梁北钳从不偷懒,什么苦活累活都干,一边干还一边琢磨门道,老师傅们都说:“这个华侨青年相当厉害,有头脑,可以独立工作了。”身手敏捷的他也得到了“猴王”的外号。
当架子工第二年,梁北钳便成长为班长,也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的事业。此后,上马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建设,无论多危险、多困难,他都主动请缨参战,他要用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化肥需求剧增,化肥供应短缺的矛盾突出,提高化肥产量直接关系到全国粮食供给。1984年,云南磷肥厂重磷生产装置进入分段建成逐段投产阶段,70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大烟囱破土动工。建70米高的烟囱,通常需要搭建近80米高的架子,这个架子不仅要方便工人上下,还得作为吊运混凝土和其他材料的提升架。架子搭设置是否快捷、方便、稳固,成了工程能否按期完工的关键。
梁北钳几夜未眠,大胆提出“双轨吊篮提升架”的搭架方案。由两条提升轨道协同配合进行吊篮的升降和运动,一条轨道负责建筑工人上下和操作,一条负责吊运混凝土,打破了原来从地面层层搭建脚手架的传统做法。经过工程技术人员检验,梁北钳提出的方案付诸实施,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工效翻了一倍,整个项目工期缩短了96天。
1988年4月,为了提升尿素产能,云天化准备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停产检修。由于当时尿素十分紧俏,项目工期极为紧张,停厂检修搭架子的艰巨任务又压到了梁北钳肩上。
梁北钳站在120米高的高塔前,外国专家问道:“这个塔你需要多长时间搭好架子?你能够保证在一个月内搭好吗?”
梁北钳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一头钻进塔内开始观察。出来后,他拿起一个高倍望远镜看了很久,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告诉专家:“这个架子不需要一个月,两个半小时就行了。”外国专家震惊不已。原来,梁北钳发现这座高接近顶部的地方有一对窗户,利用这对窗户做文章,就可以在高空直接搭建一个施工平台。
随后,梁北钳带着3名架子工,只用了半个小时,便完成了搭建,现场的外国专家当面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你这个架子搭得很科学,称得上世界水平的搭架方式。”
脚手架“空中挑担担”的搭架子方式,便是梁北钳独创的绝活,既简便又安全,还能将工效提高100多倍。如今,这种搭架方式已被广泛应用到土建施工中。
“干一干,一个顶一个;想一想,一个当两个;创一创,一个胜十个”这是梁北钳常说的话。
在从事架子工的十余年间,梁北钳带领架子班搭建了数千座架子,数万平方米的操作平台,一次又一次与危险相伴,从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这背后是敢闯敢创的勇气,也是胆大心细的果敢,更是善于思考的智慧。在一个个项目中他用实力兜住了千万工人的生命安全,为云南化工产业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梁北钳先后荣获云南省化工厅“新长征突击手”“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当选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生在世,为国为民,多作事业,创造幸福”是梁北钳毕生的追求,他的事迹也是广大归国华侨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的生动缩影,他们将自己的人生轨迹同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他们的身影也将永远在历史舞台上熠熠发光。
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编辑:田焕焕
主编:赵小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