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清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就是我们家庭中的第二个孩子,曾经的抑郁症患者,现在的康复者。

从她出生后,就觉得她“与众不同”,胆小、自卑、害怕陌生人、社交回避等,而又依恋家人。学习成绩一直优秀,但她说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自卑,希望通过学习成绩好,让别人看得起自己,这就是她。然而不出家人所料,在高三年级,出现了情绪问题,进而精神问题也显现,就医后初步诊断双相障碍。

生命在于运动,康复的关键在于自救。从此,她接受了现实,认清了自己的状态,愿与命运和解,与真实相遇,在家人的陪伴下,艰难的行走在自救的路上……

我,作为父亲,一位医务工作者。在得知孩子情绪不好时,已经预感到了会出现什么,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快,进而直接去专科医院就医、住院等。

接受孩子生病了,尤其是人人都有病耻感的精神类疾病,是多数父母一生中最苦难的抉择。只有接受和理解了孩子的状态和现实,才能为以后的就医治疗康复等过程施以更好的有价值的陪伴。

对于突如其来的疾病,多数父母如何才能更好的去接受?根据我的教训,提供一些可观察的信息。比如,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心情、性格大变,与往常明显不同,说明孩子遇到了什么事或压力或不能自我控制的情况等。往往在父母面前表现的更直白更明显;

再比如,孩子突然和家人说,对某某人跳楼很理解,对于现在的青少年孩子来说,未经历过家人亲戚朋友的生死离别,内心觉得生活是压抑的,没有快乐可言,生不如死,不如一死了之,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回忆过往,我的女儿生病前几年,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她学校有人跳楼了,她和妈妈说,她非常理解跳楼的人,与其痛苦的活着,不如决绝的跳楼。听之后,尽管她妈妈意识到有问题且很快就回到她身边,但仍然没有重视起来,抱着侥幸心理。每一个孩子生病前,都会有异常的信息,所以需要家长仔细研判、谨慎对待。

接受孩子生病了,以后的就医康复之路就好走了;反之,如果始终认为孩子是惯的、装病的、叛逆了等,甚至父母对孩子恶言相语,对孩子来说,只能是雪上加霜。总之,接受孩子病了,理解孩子的状态,以后的治疗康复陪伴才能顺利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母亲,一位家庭主妇,有着善良的性格,观察入微的眼睛,不急不慢的心态,耐心有余的态度。她在孩子就医康复陪伴中,占据很大的份量,顶半边天也不止。俗话说,家庭中物质财富看男人,精神财富看女人,对于家庭有精神疾病患者的孩子来说,母亲的重要性尤其大。

现在的孩子们,在物质有保障的情况下,最缺的就是精神财富,母爱是世上最纯洁的精神财富,也是孩子精神财富的主要来源。比如,在我家孩子的就医陪伴过程中,她妈妈最会观察她的情绪、情感、兴趣、举止等,妈妈的敏锐观察往往让孩子的就医康复少走弯路,当时坚持去专科住院治疗,就是妈妈的想法和决定,尽管家里有医务人员,她仍然相信“专科就是专业的”,“专业的事情首先让专业的人处理”等等。

她的姐姐,一位人民教师。院校毕业后,碰上妹妹生病了,,但她毅然回到了妹妹身边工作,为了妹妹有一个可靠的同龄人。同龄人的陪伴是父母不可代替的,在康复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比如,不宜和父母说的隐私方面的问题,可以和同龄人交流……

她的弟弟,从来不在家里问他姐姐的情况,只是他姐姐有需要的时候来帮助,不过问也是他另一种支持方式,以免不知道如何说话更好,给她了压力。说到这里,我们家庭有个习惯,在家里言语交流中,从来不把她当病人看待,这样无形中减轻了她自身认为有病的心理压力。如果处处把她当病人看待,像关心病人的态度对待她,只能增加她的病耻感,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甚至让她有一种生病可以“获益”的错觉。

她的爷爷奶奶,都是80岁的老年人了,由于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不同,对事情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就不同,这个很容易理解。说到孩子生病,她的爷爷奶奶首先想到的就是求神拜鬼了,这个现象在农村地区应该很普遍。尽管爷爷奶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作为相信现代科学的人来说,迷信是不可取的,相信科学,才能对疾病有益,反之,只能贻误病情,延长孩子生病的时间。

尽管精神疾病的成因目前来说不明确,但是用生物-心理-社会成因模式是可以解释的通的,迷信不是精神疾病的成因,更不能解决问题。

她的最后一个特殊“家人”,名字叫“汤圆”,是一只洁白的小博美,活波、好动、粘人,也是她的“护花使者”,几乎每一天跟随着她。当她高兴的时候,它和她喜乐融融;当她不开心的时候,它摇头摆尾;当她睡不着觉的时候,把它抱到被窝,它安静的陪伴者;当她离开家的时候,它一直在门口等着……。有时候它的作用确实无法用人来代替,在康复中,也起着“另类”的作用,生活中她离不开它,它也离不开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家里有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来说,通常在孩子生病的初期是绝望的、迷茫的、无助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过程和磨砺,就会相信不幸是临时的,总有出头的那一天,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也有好的一面,让你和你原来不和谐的家庭在绝望中改变,在改变中重生。

生病不是最可怕的,只要一家人一条心,共同面对困难,团结一致,相向而行,再可怕的事情也会有美好的结局。

正如渡过创始人张进老师在2018年新年献词说的“前程慢慢,愿景可期”,意思是在慢慢康复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美好的愿望是可以成真的。

封面图源:Pexels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茶

无锡人,一位内科医生,也是一位患病青少年的家长

对全科医学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各种精神疾病的症状和精神疾病治疗药物;了解精神障碍方面的理论知识,并能融会贯通,有较丰富的陪伴经验

扫描下图二维码后选择作者预约陪伴,陪伴编号pb0310

作者过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