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1941年4月,陶斯亮出生在陕西延安。当时,延安正处在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中,母亲曾志受此影响没能在家里。所以,父亲陶铸便承担起了照顾女儿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曾志为了能够更专心地开展革命工作,生下陶斯亮后便决定做绝育手术。毛主席当时听说后才曾劝过夫妻俩,陶铸本身没有过去那种重男轻女、传承香火、光耀门楣的旧观念,他尊重妻子的决定。就这样,陶斯亮成为了两人唯一的孩子。

1945年春,陶铸和曾志奉命前往东北开展工作,陶斯亮被留在了延安保育院,一年多后,她才与父母团聚。

在陶斯亮眼中,父亲是“猫爸”,母亲则是“虎妈”,加上母亲工作忙碌,经常不在家。因此,童年和少年时期,她跟父亲更加亲近些。

虽然在东北的日子过得很艰苦,但陶铸总是把女儿收拾得干干净净,他还经常告诉女儿要“多笑一笑”。而面对曾志对女儿的严格要求,陶铸也会介入,他认为对女儿就是应该宠爱,这样长大后,她才会柔软、善良。

跟传统的不宣之于口的父爱不同,在陶斯亮的记忆中,她经常能够听到父亲对自己说“我爱你”,相比之下,母亲则很少这样做。

1955年,陶斯亮随父母来到了广东。由于天气炎热,陶斯亮睡觉时经常不穿睡衣,陶铸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女儿要把睡衣穿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父辈的影响,陶斯亮跟不少老一辈革命家的子女成为了朋友。在陶斯亮收藏的旧照片中,有这样一张既普通又特别的照片。说它普通,是因为照片跟那个年代的旧照片一样,就是普通的黑白照片。说它特别,则是因为照片里的四个姑娘,个个不平凡。

照片最左边的便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紧挨着她的是林彪的女儿林豆豆,紧接着右边的是聂荣臻的女儿聂力,最右边的便是陶铸的女儿陶斯亮。

这张照片拍摄于1961年。陶斯亮和李讷都在师大女附中读书,虽然李讷在学校极力隐藏自己的身份,但她是毛主席女儿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比李讷小一届的陶斯亮因此也认识她。

在校期间,李讷十分低调,穿着朴素。跟其他女同学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热闹不同,更多时候她总是独来独往。

上世纪五十年代,陶斯亮趁着放寒假,回到广州看望父母。她乐观开朗的性格让李讷的母亲十分喜欢,并多次夸奖“这个孩子性格真好。”

因为李讷当时比较敏感、忧郁,所以,身边的人都很愿意看到两个孩子一起玩。就这样,陶斯亮和李讷成为了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陶斯亮以为李讷不爱打扮,一年四季几乎都穿着自己的蓝制服,但后来,随着与李讷相处越来越久,她发现李讷不让自己身上有一点色彩和美丽是有意为之。

受家庭的影响,李讷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干什么事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注意影响。因红墙的阻隔,李讷也失去了很多与同龄朋友往来的机会和时间。在这种过分谨慎和压抑的环境中,李讷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孤僻起来。

有一次,李讷跟父亲在北戴河时,陶斯亮去找她玩。当时,毛主席也在,毛主席看着她身上穿的花裙子,伸手指了指,又对着李讷说道:“你看看,亮亮穿得多好看,你怎么不穿得花一点呢?”

虽然父亲希望她能够穿得花一点,但李讷却始终没有将蓝制服脱下来。小时候的她甚至还对陶斯亮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将来不是成为最好的人,就是成为最坏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讷比陶斯亮大一岁,但在陶斯亮眼中,李讷却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和能力。因为初中生时,她便能够在同李讷的交流中,感受到她一定读过很多书,而且见解独到、思想深刻,相比之下,陶斯亮经常觉得自己孤陋寡闻,甚至没啥见识。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李讷担任起毛主席的联络员和代表。当时,她还在解放军报社担任着总编。

《解放军报》在党内的地位举足轻重,李讷作为一个年轻人,担任主编这样重要的职务其压力可想而知。这一时期,她的精神高度紧绷,失眠成了常态,经常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1970年,中央办公厅在江西进贤县办了“五七干校”,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李讷来到这里参加劳动锻炼。除了让她来农村劳动外,毛主席和中央办公厅的领导同志也希望她能够在这里适当休息,养好身体,促进睡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五七干校期间,李讷认真劳动,不怕苦,不怕累,各种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在跟大家一起劳动、休息的时间里,她跟同志们的关系也相处得十分融洽。几个月后,李讷的失眠问题已经得到了明显缓解。

1971年,李讷同在五七干校认识的一个同事小徐确定了恋爱关系,并经过毛主席同意后,两人登记结婚。结婚当天,毛主席还派人专门送去了礼物,一套《马恩全集》。

然而,这段婚姻在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并没能持续多久便结束了。离婚后,李讷独自带着儿子在北京生活。既为了柴米油盐操心生活,又担心孩子上学看病,这时的她已经完完全全是个普通民众了。冬天排队买大白菜,艰难地拉着车买煤球。没有人想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女儿竟然过着这样清贫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逝世后,李讷陷入了一场深重的精神危机之中,但聪明活泼的儿子为她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快乐,也让她渐渐走出了苦闷。

李讷是李银桥看着长大的,妻子韩桂馨更是从小便照顾她长大,因此,夫妻俩十分关心李讷的生活。得知她一人既扛着养家的重担,又担负着照料孩子的任务,李银桥夫妇决心帮助李讷重新找一个枕边人。

1983年,在李银桥的介绍下,李讷和曾在中央警卫团工作过的王景清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了解,两人在1985年结婚。李讷的儿子也随继父改姓王。

婚后,王景清和李讷相互照料、互相关爱。王景清更是主动干起了家务活,在丈夫的关爱下,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李讷都逐渐好转。

当然,李讷也十分关心王景清的身体健康,毕竟他曾在革命战争时期受过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陶斯亮再次与李讷重逢,这是两人在时隔20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20多年间,她们各自经历了无数痛苦和磨难。

然而,当陶斯亮见到李讷后,她却突然发现李讷身上那股敏感、忧郁的气质已经消失不见了,反而多了一种淡然、自洽。尽管李讷穿着风格还是跟以前一样,十分朴素,但这内在的巨大变化依旧令陶斯亮震惊不已。

看着眼前的李讷,陶斯亮突然想起了小时候李讷说的“将来我不是成为一个最好的人,就是成为一个最坏的人。”

想到这里,她笑着对李讷说道:“当年,你说的可是错了。你既没成为最好的人,也不是最坏的人,而是一个跟很多中国人一样的人。”

的确是这样的,每逢毛主席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毛主席纪念馆前便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而队列中,便有李讷的身影。

参考资料:《中华儿女》青年文摘·上半月1991年5期、今古传奇·人物版2021年4期、《江青和她的亲情世界》、凤凰资讯报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