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把溥仪赶走,只图自己痛快,却没想到给民国带来多大损失

1924年11月5日,北京城内突然炮声隆隆。紫禁城的宁寿宫内,年仅18岁的溥仪正在用早膳,听到炮声后慌忙躲到桌子底下。这一天,注定要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冯玉祥率领国民军占领北京城,以"彻底清除满清遗毒"为由,强行将溥仪驱逐出宫。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场政治闹剧,一个军阀对旧皇室的报复。然而,冯玉祥此举究竟有何深意?他是否料到了这一决定会给刚刚成立的民国政府带来怎样的影响?溥仪的出宫又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同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一、冯玉祥的"义举":驱逐溥仪出宫

北京城内的炮声,震醒了沉睡多年的紫禁城。1924年11月5日这一天,注定要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话说这一年的10月,冯玉祥率领国民军,在张作霖的支持下,趁直系军阀吴佩孚与孙传芳在江浙一带争战之机,悄然占领了北京城。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可把紫禁城里的小皇帝溥仪给吓坏了。

要说这溥仪,虽然早在1912年就已退位,可在《清室优待条件》的庇护下,他仍然保留着皇帝的尊荣。每日里除了读书习字,就是在宫中游玩,倒也逍遥自在。可谁曾想,这太平日子却被冯玉祥的一纸通牒给打破了。

冯玉祥此人,外号"基督将军",为人刚直不阿,最看不惯那些腐朽的封建残余。他一进北京城,就对紫禁城里的这位"末代皇帝"虎视眈眈。11月5日这天一大早,冯玉祥就派人送来了一份最后通牒,限溥仪三小时之内必须离开紫禁城,否则就要"开炮轰宫"。

这通牒一下,可把溥仪给吓得六神无主。他连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可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竟无一人敢出头。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溥仪终于下定决心,准备离开这个他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地方。

当天下午三点,紫禁城的大门缓缓打开。一队人马鱼贯而出,为首的正是溥仪和他的皇后婉容。他们身后跟着一群仓皇失措的太监宫女,还有几辆装满细软的大车。溥仪走得匆忙,连自己心爱的小狗都来不及带走,只能依依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

就这样,在冯玉祥的"护送"下,溥仪一行人来到了天津英租界的张园。这座曾经属于直系军阀张作霖的花园,从此成了溥仪的临时住所。

溥仪出宫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彻底结束封建王朝的标志;也有人唏嘘不已,感叹一个时代的终结。可无论如何,这个年仅18岁的少年,就这样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冯玉祥赶走溥仪的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人赞颂他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也有人批评他违背了《清室优待条件》。但冯玉祥似乎并不在意这些议论,他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件该做的事。"

然而,历史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冯玉祥这看似"义举"的行为,却为后来的民国政府埋下了不少隐患。溥仪的出宫,不仅影响了国内政局,更牵动了国际关系的微妙平衡。这个年轻的"末代皇帝",在离开紫禁城后,他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而冯玉祥的这一决定,又会给刚刚成立的民国政府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冯玉祥的真实动机:军费与个人野心

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的表面原因是"彻底清除满清遗毒",但细究其中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这位"基督将军"的真实动机远非如此单纯。

早在1924年10月占领北京城之前,冯玉祥就已经对紫禁城虎视眈眈。当时,他的部队正面临着严重的军费短缺问题。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军阀,冯玉祥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他急需一笔巨额资金来扩充军备,巩固自己的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紫禁城里的皇室财富自然成为了冯玉祥觊觎的对象。据传,在占领北京城后不久,冯玉祥就派人进宫找到溥仪,以"借钱"为名,实则是想要敲诈一笔。当时的对话据说是这样的:

冯玉祥的使者说:"将军为了革命事业,军费告急。听说皇上手中有不少宝物,不知可否借予一二?"

溥仪闻言,立刻警惕起来。他虽然年轻,但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委婉地回答道:"本宫手中确实有些祖传之物,但那都是国家的文物,不好私自处置。若是将军真有需要,不如向政府申请。"

这一番话,可把冯玉祥的使者给噎住了。他们空手而归,向冯玉祥汇报了这个结果。

冯玉祥听后,顿时怒不可遏。他认为,溥仪这是在跟他玩文字游戏。什么"国家文物",在他眼里,那不过是一堆可以变现的金银财宝罢了。既然溥仪不愿意主动"献出",那他就只好用强硬的手段了。

于是,冯玉祥开始筹划驱逐溥仪出宫的行动。他打着"革命"的旗号,实则是为了独占紫禁城里的财富。在他看来,只要把溥仪赶走,这些宝物就都是他的了。

但冯玉祥的野心不仅仅局限于军费。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军阀,他深知在乱世中树立个人威望的重要性。驱逐溥仪,在他看来,不仅可以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还能借此机会树立自己的革命形象。

冯玉祥曾对身边的亲信说:"赶走皇帝,不仅可以解决军费问题,还能让全国人民看到我们的决心。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