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印殖民地陆军上尉麦克林托克1910或1912年发明的,他称其为“Bangaloretorpedo”,即“班加罗尔鱼雷”。

当时班加罗尔驻扎着一支英印殖民地的战斗工兵“马德拉斯先锋队”,麦克林托克上尉以“皇家工程师”的身份对工兵们进行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2年才结束的南非布尔战争被麦克林托克当做研究课题,以研究工兵如何在未来的战场上发挥作用。

他很敏锐地注意到了“铁丝网”和“混凝土碉堡”这两样新事物,英国人正是靠前者打赢了布尔战争,而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俄军的各种壕沟、炮台、碉堡亦成为双方血腥的争夺点。

毫无疑问,如果战争像这两个模板这样继续发展,战场将变成碉堡、壕沟、铁丝网密布的血肉地狱。

而战斗工兵们将成为最重要的清障者,他们不再会像过去那样打地道、挖地洞、抱着炸药包炸城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将如何增加战斗工兵的作战能力呢?

“马德拉斯先锋队”这支从东印度公司武装发展起来的殖民地军队已经足够勇敢,所以如果要更进一步的话,得提升他们的装备。

战兵的装备是枪炮,而工兵的装备只有工具和炸药,所以……可以从炸药上面开始优化。

有人说,麦克林托克上尉有天在河边看到土著拿土炸弹炸鱼,他们使用了一种装在竹子里的渔炮。

这个东西激发了麦克林托克的灵感,他跑回班加罗尔的马德拉斯先锋队总部,找到几个老兵一合计,迅速设计出了一种新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6个小时以后,麦克林托克团队花了9个多卢比,制造了3个大筒子,这是他们新设计的“班加罗尔鱼雷”。

“班加罗尔鱼雷”并不复杂,它的创意就是将本来散装的炸药装进长筒里,然后工兵们可以轻松地扛着这根棍棒,将之塞进路障和铁丝网下方,一口气炸出个能让步兵通过的大口子。

但这玩意儿绝妙的地方在于,它们可以组合在一起,变成更长的炸药棒,炸出更长的区域。比炸药包和集束手雷可方便太多了,能轻松送入铁丝网间隙引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英军陷入了堑壕战的困局,无数的人命被消耗在突击的路上。

战争真的变成了工兵们预想的那样,而且犹有过之。

到处是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不约而同地将之作为阵地阻拦网,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堑壕阵地前沿布设这些玩意儿,让它们变得形同魔鬼的荆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种永备和半永备工事林立,碉堡和暗堡成为冲锋士兵的拦路虎,在里面的水冷机枪熄火、电话线被掐断之前,人们会付出成百上千条生命。

每次大规模的冲锋,都会有大批的士兵被阻拦在乱麻般的铁丝网阵前,那种铁丝网已经不是靠搭人梯或盖衣服就能跨越,它们能横亘几千米长,宽达十几米,四处都是扭曲的散乱铁线。

步兵们一旦被减速,那么他们将失去冲过去的机会,只会在一片铁丝挂肉的惨叫中迎来敌方的火力暴击,留下遍地尸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坦克都会在无穷无尽的铁丝网面前吃瘪,陷入其中变成活靶子。

因此,“班加罗尔鱼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们被重新设计定型,拥有了1.5米长的金属的身躯和利于携带的细长筒体以及标准的拉火引信。

其实它的设计并不比一颗手榴弹复杂多少,但“班加罗尔鱼雷”却以第一根爆破筒的身份在世界大战中赢得了名声,甚至将这个名字给变成了专用名词。

从一战的战场开始,“班加罗尔鱼雷”=“爆破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给爆破筒的管身安装了螺纹,这样它们便可以实现“无限延长”。

既可以用装满炸药的爆破筒拧成长棍,在铁丝网群中瞬间清出长路。也可以倒出某些筒体中的炸药,用空管子把炸药棒顶到自己不愿接触的地方再引爆。

更妙的是,它们拿来炸碉堡非常好用,工兵们只需拉燃爆破筒后往堡垒的缝隙里狠狠一塞,须臾间对方就会坐土飞机。

怎么?嫌威力小?那就把两根爆破筒捆在一起,炸谁谁完蛋。

英国工兵凭借小小的爆破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表现得非常突出,也间接地将这种武器给传播了出去。

最眼馋的是美国,所以他们很快就学会了“班加罗尔鱼雷”的技术,开始在国内山寨。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人已经装备起了自产的M1A1型爆破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曼底登陆时,美国大兵们便带着一根根M1A1爆破筒,楞是炸穿了德国人的大西洋壁垒。

这一幕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有情景再现,游骑兵2营的官兵们躲在沙滩的土坡下,将爆破筒拧接长棍,一节节塞进铁丝网下,然后炸出个大大的突破口。

美军的这款爆破筒后来在朝鲜战争时被志愿军缴获,拿回来研究后开发了我们自己的爆破筒。

日本人也非常看重爆破筒,他们早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就已经有“肉弹三勇士”的事迹,3个搬着巨型自制爆破筒的鬼子,用粉身碎骨为代价炸开了国军的防线,被军国主义日本引为人间骄傲。

其实日本有自己制式的“九二式爆破管”,1937年以后还开发出了新型的“九九式破坏筒”(九九式破壊筒)和“八九式五厘投掷机”(九八式五糎投擲機),能用这个投掷机把爆破筒打出几百米之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搞到了不少日本爆破筒,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爆破筒工厂。

不过,爆破筒虽然缔造了不少传奇,但毕竟过于简单,只是个炸药棒子而已,所以很容易被人取代其战场位置。

尤其是当战争愈发趋向机械化的时候,人们开始用专用的工程清障坦克来代替工兵爆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英国二战时开发的“垃圾桶抛射器”,丘吉尔AVRE工程坦克,它直接通过290mm的前装臼炮发射18公斤的“破坏弹”,无论是扫雷、排障还是拆迁都非常凶残。

如今我们从电视上也能看到,工兵们早已开始用各种火箭和爆炸索来解决问题,一次就能清出几百上千米的通道,比爆破筒强多了。

但是,其实爆破筒并没有远去,它仍然是一种相当普及的装备,是工兵的好帮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今天的爆破筒已经很少再使用过去那些2mm厚的钢管,而是换成了铝合金材质、塑料材质。尤其是后者,各种胶管爆破筒不要太多,能盘能绕,往哪儿都能塞。

就连惯于拿飞机大炮不差钱开路的美军都没能抛弃爆破筒,而且他们还保留着二战那款M1A1的升级型号,铝管的M1A2。

阿富汗战场上,美军特种部队还拿它炸过洞窟里的塔利班呢,据说比手雷好用100倍,是实打实的甜品级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