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对花冠皱盔犀鸟通过保护区内的人工巢箱成功实现繁殖及幼鸟成活出巢,对我国犀鸟未来种群数量恢复等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犀鸟通常选取高大树木的树洞作为繁殖期巢穴,雌鸟在用泥土封闭洞口的树洞里孵卵。而我国符合犀鸟选择的天然巢穴非常有限,因此在野外设置人工巢箱可以改善犀鸟就地保护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其盈江片区的“犀鸟谷”是我国犀鸟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之一。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段玉宝及其科研团队已连续两个犀鸟繁殖周期在“犀鸟谷”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段玉宝介绍:“犀鸟是大型的次级洞巢鸟类,它主要利用天然的树洞。利用人工巢箱给它补给可用巢,对它未来种群数量的恢复、物种的保护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程师杨祖伟说:“2024年3月6日,这一对花冠皱盔犀鸟的雌鸟进洞,开始封巢。经过长达123天的孵化、育雏后,7月6日雌鸟和犀鸟宝宝从人工巢洞里慢慢地飞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何春好、熊轩昂

摄制:尹以祜

报道员:朱边勇、岩晓、董力彬、颜秋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