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麻糖的前世今生

文章/绘画:赵以松

在长深高速(G25)丰润西站附近,还乡河畔,有个地方叫丰润七树庄镇,明朝万历四年,这里诞生了一道美食:麻糖。这种甜美的小吃,经过四百年的传承,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与青睐。它如同这座城市一般,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讲述了一段关于传承与发展、创新与变革的故事。

说起麻糖的发明,最初是七树庄的糕点制作手艺人张姓人家制造的。张家原籍河北衡水深州市中里乡王西河头村,明初移民至丰润,并在当地开设了名为“广盛号”的小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盛号是唐山麻糖的起点 赵以松绘

最初,他们制作一种普遍北方传统小吃“排叉”,用面炸制而成。慢慢的他们发现,普通排叉最初追求薄脆,但存放时间长一点,就会变硬扎嘴,口感并不好。于是他们改进用蜂蜜,称为蜜斗排叉,虽然口感软了,但发疲,此种蜜斗排叉的味道也欠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的麻糖源自冀东排叉 赵以松绘

他们再次改进,终于研制成了一种新式糕点,并为其取名为“蜂蜜麻糖”,收到百姓的喜爱。这家小小的店铺曾是明清许多人的甜蜜回忆,在那里,他们品尝到的是浓浓的家乡味道。

蜂蜜麻糖选用食材很讲究,需要精制白面、小磨芝麻香油、优质蜂蜜,再加上桂花饴糖等辅料。完全靠纯手工制作技艺,从和面、揉面、醒发、到熬浆、擀制、炸制、浇浆、控浆等工艺流程,仅仅成型就需要擀片、卷皮儿、剁剂儿、拧花儿等二十余道大小工序,并且必须一气呵成完成。一个面剂展开后,形状看似床单,薄厚却像丝绸,接近透明。把大面片儿经网花成型后,还需要在造型上做出花瓣形状,远远看去,像牡丹绽放,走近看,就像一团丝棉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蜂蜜麻糖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手工活,每道工序都要求细腻精致,难以被现代化技术所取代。它的高超技术,背后是丰厚的工艺文化底蕴,才使得麻糖生产四百年不衰,传承至今,是唐山一份非常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凝结着四百年代代传承的智慧。

清朝光绪年间,张家传人张凤仪和张凤武两兄弟协商,分家经营,张凤武继续经营传承“广盛号”。张凤仪则另起炉灶,建立“顺昌祥号”。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丰润县菜籽庄的绅士徐冠洲,在唐山小山新立街开设了前店后厂形式的以经营麻糖为主的“新新公司”,并高薪聘请原“顺昌祥号”的麻糖师傅何希禄、张万宁,掌传蜂蜜麻糖的制作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新公司”的成立不仅使蜂蜜麻糖的制作技术开始外传,打破了“广盛号”独家经营的一统局面。而且由于唐山市人口多、客流量大,市场比起七树庄繁荣的多。因此,生产规模日益壮大,制作技术日益精湛,经营销售日益兴盛。到二十世纪中叶,蜂蜜麻糖不仅畅销唐山一带,还远销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唐山麻糖”在京、津、华北普通百姓中的知名度,甚至一度超过了开滦煤、启新水泥和唐山陶瓷的知名度,成为唐山第一特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解放路口的新新商店 赵以松绘

唐山大地震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唐山麻糖又获新生。1984年唐山麻糖第一次参加了广交会。1986年由政府拨专款在市区最繁华的增盛里地段,新建了唐山市新新麻糖厂,从此才有了更大的发展,成为唐山市内食品业唯一专门制作经营麻糖的食品的厂家,生产属于地方传统风味的唐山特产——“蜂王牌”蜂蜜麻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零年代新新麻糖厂大门 赵以松绘

1990年代的新新麻糖厂的大门,不知道是笔误还是有意为之,许多人记忆犹新的是一个细节:就是“新”字多写了一横。(这是不是仿效康熙当年为了标新立异,给“避暑山庄”题字多写一横呢?)

目前的唐山市新新麻糖厂,已成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公司于1997年02月28日重新注册,位于唐山华盛超市新华东道店南侧,唐山路南区增盛路29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满足需要低糖人士的需求,新新麻糖厂还推出了低糖麻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唐山特产——蜂蜜麻糖已成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片层均匀、片薄如纸,色泽淡黄,醇香酥甜,入口即化,清香绵软,老少皆宜等特点,成为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糕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图文转自公众号“近儒山人的绘画世界”,文章/绘画:赵以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山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