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位于吕梁山腹地的兴县响应号召持续高质量打好“城乡融合”牌,兴县以红色文旅为引领,将红色基因融入乡村发展的血脉,让昔日的穷乡僻壤焕发出蓬勃生机,城乡之间的藩篱逐渐打破,融合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红色文旅领航 凝聚城乡融合“向心力”

兴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有红色革命遗址1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兴县蔡家崖乡北坡村。“有4处坐北朝南的院落依山而建,5层日式楼房互通暗道,设计极为精巧,这便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旧址。地理位置独特,是晋绥分局选择在此办公的原因之一。”讲解员白瑞向游客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坡村没有让红色记忆尘封,修葺一新的晋绥分局旧址,不仅还原历史风貌,更成为红色旅游的热点,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北坡村村民们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绿色农业,农旅融合的模式让古老的村落焕发新生。

走进北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平坦而宽阔的道路,犹如一条条生机勃勃的动脉,将城市与乡村紧密相连。记者在村口遇到了正要去县城看望孙子的张大爷。说起村里的变化,68岁的张大爷喜笑颜开:“以前我们这儿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去县城还要倒好几趟车,现在免费公交车直接通到村口,真的是太方便了!关键是村里大暖也给通了,住的都是楼房,简直和城里一模一样!”

张大爷告诉记者,如今兴县的公交线路不断优化,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让村民们享受到了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交通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交通,户厕改造也是兴县城乡融合中的一大亮点。

在北坡村,记者走进村民高建军的家中,干净整洁的卫生间让人眼前一亮。“过去,我们用的都是旱厕,夏天蚊蝇乱飞,冬天又冷又不方便。现在政府给我们改造了户厕,既卫生又舒服!”高建军和他的家人兴奋地介绍。

水电设施的完善,更是为兴县的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高建军指着自家新安装的智能电表说:“以前电压不稳,经常停电,现在不仅电力供应稳定,而且电费透明合理。”

记者了解到,兴县大力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为村民们打造了一个个干净、卫生的厕所,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同时,兴县还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村民们都用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如今,在北坡村,联排的小别墅拔地而起,村中心的小广场健身器材配套设施完善,傍晚时分,广场上老年人有的健身、有的打牌、有的闲聊,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红色文旅发力 开启城乡融合“加速键”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短板在乡村,潜力也在乡村。此外,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也在农村蓬勃发展,为农民拓展了就业增收空间。

记者来到位于兴县黄河东岸的张家湾村,2020年10月“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全线通车,这条公路将黄河沿线的自然奇观、红色遗址、绿色生态、富民产业串珠成链,而张家湾村就是这条公路上的一颗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张家湾村自驾车营地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过来旅游。”张家湾村民告诉记者。

张家湾村自驾车营地的出现,是城乡融合的生动写照。

一片开阔的绿地郁郁葱葱,营地周围环绕着连绵起伏的山峦,中央是宽敞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欢笑奔跑,大人们在悠闲地散步聊天。民宿外边的烧烤区,阵阵炊烟袅袅升起,烤肉的香气弥漫在空中,令人垂涎欲滴。

“它带动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村里道路更加平坦宽阔,水电供应也更加稳定。营地周边的村民们向游客出售本地的红枣、核桃、玉露香梨等,直接拉动了张家湾村农业的发展。”张家湾村自驾车营地负责人带记者边参观边说。

“目前,村里的鲁迅艺术文学院晋西北分院和晋绥分局留守处旧址已开始修缮,我们要用张家湾村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借助沿黄旅游发展契机,以修复红色文化为打造亮点,实现红色遗址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发展集文化、休闲、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张家湾支部书记刘联平告诉记者。

在张家湾村,76岁的老党员白奴小住在村子的中心,如今他顺势将自家房子改造成小卖部,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地增收。白奴小告诉记者:“党的政策好啊,真是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逢年过节,政府还给我们送来米、面、油,我们的心里感到很温暖!”

在城乡融合的进程中,兴县特别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记者了解到,兴县各个村庄都加大了绿化面积,曾经的荒地如今绿树成荫。家家户户有线电视免费观看,各个村庄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基地。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契机,各个村庄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

红色文旅聚能 开拓城乡融合“新征程”

在兴县瓦塘镇后石门村,依托美丽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新建的“村史馆”“农耕民俗馆”“抗大七分校陈列馆”等景点,以及村民加工的各类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后石门村俨然成为沿黄生态游和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石门村以乡村民俗游为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农家乐、民宿、休闲娱乐等配套项目,推动村庄升级为兴县民俗旅游+红色旅游地标,打造集乡村美食、民宿、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后石门村村干部满脸自信地说。

兴县碧村也有着显著的发展成果。兴县高家村镇碧村距县城20公里,沿黄一号公路依村而过,与陕西省神木市隔河相望。

近年来,碧村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实现庭院农业产业与村庄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打造探索文化体验旅游、沿黄休闲旅游产业,蹚出碧村乡村旅游的特有道路,有效带动了农民的收入。

据悉,2022年碧村入选山西省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同年被纳入第四批中国传统名录;2023年碧村入选吕梁市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

时下,兴县从传统农业大县到红色旅游基地,一个个乡村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书写下不凡的“乡村故事”。伴随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短板不断补齐,广袤的乡村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立足县域这一“支点”,撬动城乡齐头并进,推动乡村各领域衔接城市资源,群众的生活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来源:红星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