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婉殇。

曾有人问,当代年轻人和父母辈那代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有网友精辟总结道:父母辈没苦硬吃,年轻一辈没福硬享!

想了想觉得的确挺有道理的。

1

前段时间,安徽某医院里,两个住院老太的经历让人无奈。

红衣老太说自己顶着高温在地里捡了几十斤的麦子,最后不堪重负,住进了医院。

花衣服老太的操作同样让人窒息,明明自己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算好,却不听劝阻,坚持下地干活。

女儿见状,生怕她出什么意外,专门请了几天假跨省回家帮母亲收了近千斤的农作物。

最后一算,这些东西哪怕全卖出去,也不超过两千块钱,可女子光是往返的车程费,已花费近四千元,更不要说她还请了几天假,外加母亲自己还被弄得住进了医院,医药费又是一大笔支出。

这笔账,怎么算怎么亏。

可视频里的两位老太却似乎完全没意识到这点。

只是自顾自的诉说着自己的艰辛和吃苦耐劳!

是啊,父母那辈人能吃苦,大家都明白,甚至有人感叹到他们那辈人,把能吃的苦都吃完了。

可,既然已经吃完了,为什么还要没苦硬吃呀!

不是说吃苦不好,而是越吃苦反而越有吃不完的苦!

例如,老人为了节省粮食,把已经发霉的米拿出来煮了吃。

吃了后,身体不舒服了,身体不舒服,就需要住院,住院就要花一大笔钱。

因为花了一大笔钱,日子就过得更节俭了,烂掉的水果舍不得扔,吃完拉肚子了,又要住院。

晚上起来上厕所舍不得开灯,然后撞到桌角了,又上医院。

有的老人晚上本来都已经睡着了,不确定水龙头有没有关,又爬起来去关水龙头,如此几次,睡眠被影响了,身体又难受了……

看吧,越能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这就是一个无限的负面循环!

勤俭节约是美德,但当他严重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时,我们就应该好好想想,这样真的值得嘛?

你把烂掉的水果丢掉,顶多损失几十块钱,可一旦生病,随便去趟医院,随随便便就是几百几千块钱。

诶,父母啊,我们都知道你能吃苦,但咱没必要主动去找苦吃吧!

2

与父母辈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如今的年轻一辈。

如果说父母辈是没苦硬吃,那年轻一辈就是没福硬享。

想必对于年轻一辈而言,这钱多少是有点烫手的,一到手就恨不得立马给它花出去。

当代年轻人的观念就是,先苦不一定后甜,但先甜是真的甜了。

甚至有的90后当起了父母,也是一点苦不想吃。

主打的就是二十岁以前父母养自己,二十岁以后子女养自己,50岁以后孙辈养自己。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主打一个吃苦是不可能吃苦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吃苦的!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年轻人的消费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年轻人而言,找到工作了,得吃顿好的庆祝一下,要是工作中受委屈了,得吃顿好的抚慰下自己受伤的心灵。

爱情不顺,吃顿好的安慰下,爱情顺了,吃顿好的庆祝下。

简而言之,当代年轻人总能为吃顿好的找到各种理由。

他们认为,没有一顿吃的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再吃一顿。

对于父母而言,老款手机能用一辈子,对于年轻人而言,新款手机也就凑合能用一阵子!

一瓶20块钱的水,父母看到了会吐槽“这水含金子还是咋滴?”然后忍着口渴回家喝。

但对于年轻人,他们会说:什么矿泉水要20一瓶?没喝过,买两瓶尝一下!”

3

没苦硬吃的父母和没福硬享的子女,就这样神奇的生活在了一起,而这背后,是两代人不同的时代背景所带来的不同三观。

说不上谁对谁错,但有时候两者生活在一起时,的确很容易因生活观念而产生摩擦。

对于父母那辈人而言,从小生活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吃不饱饭的时候,因此养成了极度节俭的习惯。

而对于年轻人,除了物质丰富外,还叠加了消费主义的盛行以及读书后对于人生无常的思考。

对于父母而言,想的是有点钱先攒着,说不定以后有用呢?

可对于子女而言,想的却是,有点钱先花了,要是明天自己就没了呢?

父母那代人的节俭和愿意为下一代人考虑的奉献精神,的确为祖国的发展历程添了一把火。

可如今年轻人的月光消费在宏观上来看一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如果大家都不消费,经济陷入通缩,宏观来看,最后大家都没啥好处。

只能说,每代人的目标都不一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大家觉得婉殇的分享对你有用,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一下哦。

微信调整了推送规则,可以把我的号星标,否则可能看不到婉殇的推送。

星标方法: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 点击下方名字「婉殇成长笔记」 - 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 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