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倡导厚植生态文明底色,不断出实招、谋新招、亮绝招,建立一套“源头治污、生态整治、长效管养”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美丽幸福吕梁。

出实招,协同整合地方多元力量。科学统筹,精准书写“水文章”。我市建立“一专班+两方案+N责任书”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和项目优化,铺开总投资约56亿元的36个工程项目,推动市域内河流水巡查,切实加大入河污染物排放管控;市生态环境部门加强断面水质监管,常态化开展重点河流日常生态补水工作机制,累计向文峪河、磁窑河生态补水900多万立方米,保障河流生态基流,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因地制宜,联动共建“蔚蓝天”。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部署开展水泥熟料企业错峰生产、VOC治理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清洁取暖改造、重型货车管控。发挥优势,精心描绘“青山绿”。方山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中草药、沙棘等产业,县域内有野生中药材310多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8万亩,成为驰名山西的“天然药库”。同时,大力推动产业转型,确立风光电储一体化产业发展思路,建成马坊风电30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和1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林草覆盖率达82.1%,被誉为“吕梁后花园”。

谋新招,强化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坚持“一市一策”,强化分类治理,形成“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工作模式,破解科研与实际脱节、科研成果不落地的问题;联合跟踪驻点工作组编制吕梁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O3防控“一市一策”解决方案和PM2.5和O3污染协同防控综合解决方案;开展吕梁市O3污染成因综合分析和重污染过程跟踪研判,提升我市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快技术攻关,强化源头治理。在孝义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分盐结晶零排放项目施工现场,技术人员采用先进处理工艺,通过在工业废水中提取工业原料,实现高盐废水的资源回收和变废为宝。处理后的再生水水质达地表水IV类标准,全部通过管网输送到当地煤焦企业作为工业用水,每年可节约地表取水364万吨,产生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深入重点行业,强化协同治理。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推进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按照超低改造完成情况实施分类处置,强化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超低排放改造的主体责任,确保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

亮绝招,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我市先后两次下达专项资金共计6100余万元,配备流量计、无人机等1259台标配设备,热成像夜视仪、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等227台选配设备,同时建设了执法装备室,市本级及辖区内的12个县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均按要求配齐装备,为推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提供有力保障。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培训选拔一批执法装备应用能手,并通过举办“新技术新装备”培训和知识竞赛,开展吕梁市焦化企业在线监测现场执法检查比武活动,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实操水平,为赋能执法实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生态环境局大胆创新,借助先进的遥感卫星影像识别、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黄河干流等重点区域“量身定制”了一幅幅科学、详尽、立体、有效的“应急空间蓝图”,确保在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进行应对,为水环境安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记者 吴昊达)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