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GWY录取第二轮第二批7月12日公示,一共8人,其中有一人来自互联网大厂字节(抖音),录取单位是上海市政研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研室好单位,级别高,而且很锻炼人。一位好朋友在省会城市政研室工作,他说:如果你在政研室工作,当过“笔杆子”,不管以后你调到任何一家单位,只要能拿出写材料那股劲,工作都能做好。政研室的工作量有时真的比高三考大学还累,比考研还苦,很多次加班都能见到黎明的阳光,吃饭和上厕所都在构思文案。

为了能写出好文章,他每天坚持读书,看到好的文章段落就做笔记记录下来。坚持一年,你会感觉到考公、考编那些题目很小儿科。

本人去年从互联网大厂上岸到老家地级市某局办公室,如今过了快一年时间,回过头来看越来越不后悔。今年进入5月份开始,很多地方的省考和事业单位联考成绩陆陆续续公布,看到公布的面试入围分数,真切感受到想要上岸是一年比一年卷。我单位一科室今年面试入围最低分数比去年我那时高了20多分。如果放到今年,我还不知道是否能够考上。

并且,5月份也是我在上家大厂工作时的绩效季,每到这个时候内心会特别紧张和焦虑,担心领导绩效谈话给的不好。每次绩效就像开盲盒,永远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但是有惊喜的时候很少。

我所在的小组,自己并不是领导的“嫡系”,想要得到一个好绩效真的很难,每次能排到中等就舒一口气,中等向上内心很满足。还记得一次绩效很差,几乎垫底,领导对我说:“虽然你很努力,但是好的绩效不是光靠你个人努力就能获取的,我需要看到你的成长和对团队的贡献......。”好一顿PUA话语输出,现在回忆起来还会引起阵阵生理反感。领导话中有话,总结就是我不善于向上管理,自己在做项目汇报展时,没有亮点,达不到她向+1领导展示邀功的地方。

体制内也有绩效,但只要工作上不是太不像话,基本上都是优秀和良好。没有大厂那种末尾淘汰制(kpi)带来的压迫和焦虑感。

自己在进入体制前,对里面的工作氛围想象着就是呆板和规矩多。但是真正工作一段时候后,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至少同事间相处挺好的,同龄人也不少,领导不会故意刁难你。当然,年轻人刚进去肯定是多干活,端茶倒水、打扫卫生等我也都干过,一是熟悉人和环境,二是工作上尽快上手。

工作上,早上八点半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中午午休两个小时。会有值班和加班,主要是应对处理突发事情和上面检查。单位有食堂,管中午饭,8个菜自助,大米、粉、面每天轮换。待遇方面,试用期工资不高,但是在老家吃住不花钱,每个月还能剩余一些,对比在大厂的薪资,虽然钱袋涨的慢,好在细水长流。

很多人说,进入体制内除了工作能力还要懂得人情世故,情商要高。说的是没错,但我认为在大厂想要混好,升职加薪也需要这些啊。体制内最大的好处是稳定,即便你工作能力一般、情商不高、年龄较大,这些条件加在一起顶多是不会晋升。但在体制外,很可能要面临失业危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佚名。编辑: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