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张厚新

作为全市唯一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在生态环境部、中国法学会组织开展的“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制度创新案例评选中,荣获优秀案例奖;在全市2023年度“有解思维”优秀改革案例评选中,取得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周村区探索建立的跨区域环境污染协查新机制,缘何引来各级如此高度关注?

作为全市唯一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在生态环境部、中国法学会组织开展的“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制度创新案例评选中,荣获优秀案例奖;在全市2023年度“有解思维”优秀改革案例评选中,取得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周村区探索建立的跨区域环境污染协查新机制,缘何引来各级高度关注?

“这一机制为全国首创,针对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发现难、界定难、取证难、处理难的问题,集合检察、生态环境部门‘两地四方’力量,蹚出了一条跨区域边界联合治污可复制可推广的周村路径。”周村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在周村区的行政版图上,有超过25公里长的边界线接邻滨州邹平市,且沿线散布着大大小小数百家化工、发电、耐材、建筑骨料等重点排污企业。由于边界区位特殊,一旦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其监管往往牵涉不同行政区域,相关部门执法难免存在局限性,一些沿线企业偷排、超排污染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在边界附近居住的两地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有效遏制边界线上的环保“顽疾”,还两地群众蓝天、碧水、净土,周村区以“有解思维”解码破题,大胆探索创新,主动与邹平市研究商议,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地四方”跨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快速反应协查机制,自此掀开了两地联合治污新的一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确保机制落地落实,周村区、邹平市两地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启动“四方会谈”,共同签署《关于建立跨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快速反应协查机制》的相关文件,成立跨区域污染治理专项领导小组,由两地生态环境局局长轮流担任组长,将联动执法中了解到的企业排污、环保排查、污染治理等情况定期向两地检察机关通报,以实现互通有无、信息共享,从而凝聚形成了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最大合力。

由于边界区位和行业企业的特殊性,环境污染问题往往难以提前预判,而一旦发生就可能对两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为此,对跨区域突发性环境违法案件,两地接到举报的一方立即通报对方,并由双方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佩戴“联动执法证”,在边界3公里范围内对违法企业先行查看取证。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由跨区域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及时通知企业所在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立案查处,同时向另一方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部门通报,力求从严从速解决环境违法问题。

生态环境治理重在防“污”于未然。为有效斩断污染源头,周村区切实树立“事前预防”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充分发挥预防环境违法的前期屏障作用,强化从源头防控上遏制污染。通过搭建廉政警示教育、环保法律教育、线索监督举报“三个平台”,构建起生态环境部门、相关企业、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源头管控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形成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风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目前,周村、邹平两地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已先后召开58次联席会议,累计开展28次联合执法行动,出动500余人次,依法取缔17处30家煤焦油企业,关停60余家骨料企业,对2家电厂、4家陶瓷企业、11家混凝土企业、62家耐材企业和150家骨料企业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警示教育18次,组织边界地区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23次,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合力,壮大了跨区域污染治理的“朋友圈”,画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