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同医院看同种病,不用再重复做检查,省时、省力,还省钱!”近日,在杭州工作的陆海(化名)切实感受到了医检互认带来的变化:他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诊室看病,医生倾听完症状后为其开了尿常规检查单。这时,屏幕右下角跳出弹窗,提示该患者已于3天前在杭州城西某医院做过同类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就医(图源:潮新闻)

“近期的检验结果有了,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没必要再在这里重复化验。”医生叮嘱,“目前尿白细胞指标稍偏高,考虑尿路感染,也可能有前列腺炎症。不过情况不严重,先不用药。平时多喝水,避免久坐,注意休息,如果后续症状加重,再来验个尿常规。”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0分钟。

浙江省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助理宋超介绍,2021年医院刚开始信息互认共享时,互认步骤还相对繁琐,“如今,经过一次次的系统升级和完善,实现了精准提醒,数据传输速度也有了明显提升,正常只需3-5秒就能打开报告。”

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的大楼里,一个时刻运转的“健康大脑”正为全省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提供数据支撑。目前,互认机构已覆盖浙江省全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共有320项检查项目和116项检验项目实现互认,占高频检查检验事项的90%以上,累计节省医疗费用12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医检互认

国家卫健委、医保局等四部门印发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同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今年年初,2024年北京市“三医联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透露,加强“三医”联动信息化建设,开展180项检验结果互认、300项检查结果互认。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认为,不同的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是应当实现互认的。当然,结果互认需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判断。

上述互认管理办法中,也明确了“不能认”的几种情况,包括因病情变化,检查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疾病诊断不符,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检查检验结果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变化较快的;患者处于急诊、急救等紧急状态下的;涉及司法、伤残及病退等鉴定的;等等。

王岳认为,检查结果的互认确实存在客观难度,医疗机构的检查中,尤其是影像学检查,所使用的设备、拍摄人员的水平、拍摄的方法角度都构成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检查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检查结果的互认在现实层面存在困难,这阻碍了结果互认的达成。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也存在法律责任上的担忧。例如,一旦根据其他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做出了诊断,后续出现了误诊,那到底是谁的责任?因此,这成为很多医疗机构的顾虑与担忧。

“信息孤岛”如何转向信息共享?

王岳认为,从技术手段来讲,如果可以把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联网将是非常好的方法。实际上,很早以前就有学者建议全国的医疗机构应该有一套共用的信息系统,可以进行信息资源共享,政府也便于监管。但从现实层面上讲,如今每一家医疗机构都是一个“信息孤岛”,信息是很难分享的。如果想要做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又能兼顾不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目前还需要医生个人对检查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就像影像学片子拍得好不好,普通百姓看不懂,而是哪位骨科医生或神经外科医生来判断。

王岳建议,关键问题是要改变医保的支付方式。一方面,可以效仿一些试点地区的做法,建立医保资金“结余留用”的奖励机制,发挥医疗机构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样,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就会在确保不影响病人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不推荐患者做过度的检查,或者尽量去认可别的医院的检查结果;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提倡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将检验结果和三甲医院的检验中心进行资源共享,建立区域性检验中心。也就是将检验中心集中规模化,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互认的可行性。

今年的两会上,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也是多位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建议,以质量安全为保障,建立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统一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复杂疾病,该做检查的还是要做检查,但结果能互认的一定要互认;搭建电子病历平台,以电子病历全面铺开为基础,形成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表示,“云胶片”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影像检查图像的携带、传输、存储、调阅变得更加方便,为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提供了方便。他建议,一是加快出台“云胶片”物价收费标准和配套医保政策。二是,“云胶片”的推广应用还需要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保部门及质控组织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三是加强安全技术防护,防止患者隐私泄露。

极目新闻综合潮新闻、新华社、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北京新闻广播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