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年前,西藏出土了一块石碑,由于年代太过于久远,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幸运的是,考古人员还是在碑身上辨认出了“王玄策”三个字,这一重大发现随即轰动了整个考古界。

王玄策是唐代时期的人物,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唐朝国力强盛,对外交往、贸易十分频繁,玄奘取经的故事就发生在唐朝

玄奘从天竺回国后,唐朝与天竺逐渐有了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王玄策曾先后三次作为使者出使天竺,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外交活动,但却使得王玄策名垂青史。那么,在王玄策出使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又有何过人之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647年(唐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奉命再度出使天竺。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出使,由王玄策担任正使。从长安到天竺,路途十分遥远,王玄策率领使团,走了整整两年才到达了天竺。然而,令王玄策没想到的是,此时天竺内部正发生严重的内乱,国王被杀,时局十分动荡。

王玄策带领的团队刚刚抵达天竺都城,就遭遇了一次抢劫,紧接着,团队突然遭遇了叛军的袭击。由于寡不敌众,团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侥幸逃出。

王玄策经过多方打听后得知,袭击他们的是天竺叛将阿罗那顺的部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王玄策十分愤怒,他没想到这些人竟敢袭击天朝上邦的出使团队。于是,王玄策当即做出决定,要想办法教训下阿罗那顺,报仇雪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玄策马不停蹄的赶到吐蕃,向松赞干布借兵攻打天竺。松赞干布不愿得罪天竺,但更不敢得罪大唐,最终不情愿的借出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部队。此外,在王玄策的游说下,附近的泥婆罗国也借给了他一支七千多人的部队。

尽管王玄策手上了有了兵权,但天竺当时的兵力是四十万人,如果以手头的这点兵力同天竺军硬抗,无异于以卵击石。经过慎重考虑后,王玄策决定智取,他率兵直插天竺都城,而后将恒河掘开,引水倒灌,来了个水淹敌军。

一番操作下来,天竺军被淹死上万,王玄策趁机攻城,歼敌数千人,大获全胜,但遗憾的是,阿罗那顺却在混乱中逃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罗那顺不甘心失败,重新纠集兵力,想和王玄策决一死战。可即便是硬碰硬的交锋,阿罗那顺同样不是对手,很快他就兵败被俘。天竺一战,王玄策大振了大唐的国威,他也因此被封为朝散大夫,官居五品。

王玄策的故事由于太过于传奇,虽然在史书中有所记载,但由于缺乏佐证,一直以来,史学界对此众说纷纭,甚至对王玄策是否真实存在也存有异议。

1990年,西藏吉隆县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面明确记载了王玄策出兵天竺的经过,这才证明了这段历史的真实性。考古学家们无不感叹的说:“原来王玄策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