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人来说,档案的重要性平时也不太关注而忽视,只有吃过档案亏的人,或者被档案卡过脖子的人才知道档案找不着了,人变得有多着急。

这好比身体健康一样,当身体没有毛病时,并不觉得有它有什么不同,而事实上档案真的很重要,也需要我们的重视。

对普通人来说,要是档案找不到了,会影响婚育证明、准生证的办理,要是没档案也能办,那是工作人员没和你较真。没有档案你出国前的审查就过不了,当然,想不想出国和能不能出国是两码事。

严格来说,没了档案,体制内的人就无法“转正定级”,考研之类的也是需要审核档案,像公考就更不用说了,考上了连人带档要一起转移,也许就是考资格证的时候稍微松了一下。比如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水平测试,其实审核资格理论上是要看档案的。

档案没有了,只要我们上点心,那么通常就问题不大,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在进行档案清理的时候,如果遇到的缺失或是部分需要补全档案,那其实是一个补档案的好契机。

首先,就是寻找档案,档案不见了,可能是能够找到的,按照大多数人找回档案袋的例子,基本上可以划分以下几种情况。

对于毕业的大学生,已工作多年,完全想不起档案那会放哪儿了?要是毕业不久还可以去学习碰碰运气,已毕业多年则可能是退回原籍了,大多数在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保存,一般的私企就不用去问了,因为管档权只有县处级以上的单位才有,普通私企是没有这个权力的。

如果是体制内或是国企,那一般是可以放心的,除非档案集体损坏,比如走水了,或是被洪水冲走了等。因为通常在入职的头几年有专人在负责档案一事。

要是运气差了些,是真的找不到了,那也不必着急,但一定会放在心上,补档案是一项比较耗费精力的事情。

通常一本档案,学历、党团及工资任职材料,这些是重建档案的基石,因为它把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都说清楚了,还把政治身份讲明白了。而其他的表彰奖励活动或是处分材料并非每个人都有。

然后,按照围绕找“三龄两历一身份”的套路进行补全,也就是找相关单位来盖章证明。

对于学籍材料,一般都能够查到信息,每年回学校补档案的朋友也不少,所以学校这块的业务也不会太生疏,一套流程下来,从学生登记表、考生登记表到学习鉴定和结业,这些运气好的学校可能会保留了原件或是复印件,要是没有也能够向学校申请开具相关证明。

至于党团材料,则可以联系所在党支部,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完成补充手续,一般情况下,组织部门一般会给出一套完整的材料的。

对于工资任职材料,可以通过任职通知材料,社保证明,或者其他可以证明工作经历的资料进行佐证。因为大多数是复印材料,所以为了妥善起见,记得盖上任职单位的大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