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上海市民提出图书馆缺少送书上门的服务,同时建议,送书上门更便于借阅。对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回复称,今后将会同上海图书馆在各馆试点的基础上,指导更多有条件的区级公共图书馆推出网借邮寄服务。
事实上,国内很多城市的图书馆都已经实现了线上“一键点单”服务。2019年,南京图书馆就面向全国读者打造了“陶风网借”项目,以南图近百万册外借图书资源为核心的服务网络,短短一年多时间就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湖北省图书馆和河北省图书馆,也都在今年推出了“图书外卖”服务。其中,湖北省图书馆每本图书可以借阅40天,归还时可“线下还书”,也可以选择线上“预约还书”;河北省图书馆推出的“冀图邮书”小程序,7月3日正式上线第一天就接到了170多个订单,让工作人员大呼“没想到”。
互联网时代,数字生活早已嵌入城市运转,有人沉浸线下书香氤氲的氛围,也有人倾向于线上“一键点单”的便利。而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走进去还是送出来,社会要尽力做到的就是为人们提供可选择的自由,就像生活不会只有一种样貌。让人欣喜的是,这样的自由越来越多,因为这样的公共服务创新越来越多。
外卖、快递早已成为城市一景,深入人们的生活,图书的借阅也符合了这种趋势,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显然有其现实基础,也更符合部分现代人的借阅习惯。同时,换一种逻辑和方式,去图书馆的路程被反向打通,也利于公共图书资源的流动,让图书馆里的书籍不再只立于书架,也加入万物互联的网络中,是对公共资源的激活和优化。
让知识触手可及,让阅读无死角。不论是送书上门,还是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又或者是书店、图书馆开进医院,“深夜书房”24小时开门等,都打破了传统的看书、借书、买书的边界,让阅读更加灵活。一系列创新举措打破了原来的阅读框架,让知识更高效地流动,也拓展了阅读空间,让更多的人随时随地体验阅读的乐趣。通过“一键借阅、送书到家”,即使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身处乡村、城乡结合部的居民,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公共资源。这彰显了图书借阅的公共文化属性,提升了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有利于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树立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尚。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不断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点亮美好生活。图书馆的“外卖”服务也给社会公共服务单位提供了诸多启示,要深化供给侧改革,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机制,创新思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
(黄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