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化院校学科布局,引导支持企业发挥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5日,上海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暨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发展大会举办。《上海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政策指引》发布,在教育端,优化院校学科布局,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改革,让人才培养更适应产业的实际需求;在产业端,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引导支持企业发挥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在区域端,以临港新片区为核心区,深化产教融合生态建设,引领带动全市各重点区域改革创新,形成1+N的区域发展格局。

产教融合对产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以半导体行业为例,积塔半导体CEO周华表示,目前全球半导体人才短缺、高校学科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高水平师资队伍与前沿技术教材建设亟待提升。探索企业主导的产教融合,有助于带动人才培养整体提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速产业升级。

产教融合对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也有推动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奚立峰介绍,上海交大扎根临港八年,形成了高水平的科技研发-转化-服务的环境和能力。截至目前,交大智能制造功能平台在临港已拥有20万平方米研发与生产场地、1800余名专职员工和师生;培育出的“5朵金花”和“众多小花”企业累计估值超200多亿元。

记者获悉,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四年来支持了120个产教融合项目,累计拨付产教融合扶持资金1.52亿元。此次会上发布了临港新片区支持产教融合发展若干政策的2.0版本,政策更加聚焦、更加有力、更加精准:对于示范基地重要载体建设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按照最高总投资(不含土地成本)20%的资金予以支持,最高分别为2000万元和1000万元。对于创新性影响力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产教合作项目,按照最高总投资50%的资金予以支持,最高金额500万元。

会上还启动了11个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校企实践基地,包括西北工业大学和上飞制造、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航发商发、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和芯原科技、华东理工大学和臻格生物等;发布了15个重点产教融合项目,包括临港新片区车载软件与汽车联合实验室、PKU-WLA-ATLATL滴水湖公共实验平台、水下无人智能装备科技转化平台等。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改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实践基地和产教融合项目不仅能够为重点产业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还能推动教育模式的改革,实现教育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副市长解冬出席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