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被迫离开了根据地,踏上了长征之路。长征初期,因为博古与李德仍然负责红军的军事指挥,所以红军损失惨重,尤其是湘江战役,红军由八万余人锐减到三万余人。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就是为了纪念牺牲的红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也参加了湘江战役,他的名字叫黄作珍。在湘江战役中,黄作珍不仅作战英勇,而且还突出了重围,继续踏上了长征之路。包括后续的四渡赤水、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等战役中,黄作珍都立下赫赫战功,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功臣之一。那么,黄作珍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黄作珍出生于1914年,江西省宁都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八岁的时候,黄作珍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十一岁的时候,他成为地主家的长工。也是艰辛的生活,让黄作珍早早认清了社会的现实,他也经常思考穷人的出路,并逐渐接触到进步思想。

1930年,16岁的黄作珍加入了共青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2年,黄作珍转为正式党员,并参加了红军,进入中央根据地,加入了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在这之后,黄作珍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第二到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他也接受了战火的考验,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战员,担任了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组织科组织干事等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黄作珍跟随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踏上了长征之路,在这之后的长征期间,黄作珍多次作为先头部队参加重要战役,屡立战功,为红军跳出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圈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5年秋天,黄作珍到达陕北,此后他投身陕北根据地的建设当中。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作珍参与开辟了晋察冀根据地,并以机动灵活的方式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多次粉碎侵略者的“扫荡”计划,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黄作珍继续活跃在晋察冀根据地,主要从事政治方面的工作,不仅为我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而且也促进了华北地区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黄作珍留在华北军区工作,担任了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务。华北军区改为北京军区后,他继续在北京军区任职,陆续担任了北京军区纪委副书记、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在军区的政治工作建设方面贡献颇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很快就来到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也是这一年,52岁的黄作珍被委以重任,担任了北京卫戍区第二政治委员,主要负责维护首都的秩序与安全。另外,也是这一年,华北局派出了池必卿与黄作珍搭档,率领工作组进驻北京市委,一方面调查问题,另一方面也参与市委的工作。黄作珍也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力所能及地维护了社会秩序与安全。

1967年,北京市革委会成立后,黄作珍也被结合进入革委会,担任了革委会常委。1971年,北京市委恢复之后,57岁的黄作珍担任了北京市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后续他又担任了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务,并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坚定地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行为作斗争,保持了一个老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碎“四人帮”之后,黄作珍继续担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他也积极消除“四人帮”的影响下,帮助过去受迫害的干部恢复名誉,深受爱戴。晚年的黄作珍主要生活在北京,于1991年因病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