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腾讯课堂关闭以后,国内又一网络巨头抖音旗下的培训类APP——学浪也将在7月31停止服务。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消息,今年的4月24日,阿里巴巴也宣布撤销了淘宝大学,变成淘宝教育,由培训业务部门,变成了商家服务部门,并且不再开发新的课程。
以前淘宝大学上可以有很多课程的,各种做电商培训的老师,有免费的也有几千块的。
但是现在点击淘宝教育的付费课程,已经找不到任何付费内容了。
国内互联网三巨头,接连关闭了旗下部分培训相关的业务,我觉得并不是巧合。
至于真实的原因,我觉得非当局者的一切猜想都是假的。
但是作为知识付费行业的从业者,我觉得还是可以借此话题聊一聊。
01 教培分期贷款影响大
很多人可能没有关注到这一块,实际上在很多教培业务中,分期贷款已经很普遍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许多学生、宝妈、中低收入者,在不知情或者被诱导的情况下,办理了教培类的消费分期。
很多课程靠着免费试听、1块钱等方式进行获客,然后私下推销客户办理5980之类的高客单,然后以签订协议等名义,让用户办理了消费分期。
当然了,还有一些APP,用户在买课程的时候,直接支持分期付款。
这些APP一边抽取老师课程15-30%的佣金,一边又向用户收取高额的分期手续费。
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的负面问题,银监会等各种机构也收到了大量投诉,所以这几年银监会明确指出各金融机构禁止向教培、医美等领域违规发放消费分期。
02 用户要的是复制 不是自己学习
不论阿里、腾讯、抖音的培训业务是否和消费贷有关,但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
就是多数用户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爱学习,多数用户其实想要的是被灌输式、复制式、输送式的成长。
就是我付了99块钱买了一个课程,然后我就直接具备了老师说的一切方法、技能了。
反而我花了99块钱,你给我一个课程的链接,或者让我自己去某个APP上打开查看课程,很多用户根本就不会去看。
这就导致一点,平台想靠9.9体验课、邀请大V老师来授课给自己的培训APP做导流,其实用户根本就不会去看。
03 其他培训、办公类的产品冲击
以前我们要学习某个课程,大家的确会习惯性的去一些垂直类的课程APP上去寻找。
但是现在随着各种培训类的工具、办公会议类的软件,许多老师、达人都不会去一些课程app上发布了。
比如有很多人习惯用腾讯会议,直接就发起了一些培训、咨询类的授课、讨论,有些系统还会自动把课程内容做整理,还有的可以去看历史记录。
另外像抖音、视频号上的直播,也可以限制不同人的观看,也有直播的历史。
其实对于多数用户来说,要的并不是一个课程包,直接丢给用户。
他们之所以付费,要的更多是及时的互动。
包括上课也一样,你给用户丢课程让他自己去学,他会懒。
但是你每周或者一个培训周期里面,直播来和用户说,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04 大部分企业 一个APP就够了
刚才提到了办公软件,这几年办公协作软件发展很迅速,不仅仅是简单的考勤打卡、文档同步了。
比如钉钉、飞书、企微等这些产品中,从打卡、聊天、文档、资料、课程等全部都集合在里面了。
其实包括抖音也是一样的,本来就在抖音上买的课程,用户直接在抖音的订单里面查看学习就可以了,干嘛还要再去下载一个APP来学习呢?
关键是就连抖音自己,都可以直接在APP上创建付费内容查看。
05 平台型的机会太少
网络上有一张图,不知道真假,大家权当八卦了解一下。
那就是某腾讯课程前员工说,直到2022年7月,腾讯课堂才实现月度的收支平衡,这还是在教培分期的前提下。
作为腾讯这么大的公司,腾讯课堂从2014年到2022年,已有8年之久,才实现月度的breakeven。
你就可想而知,并不是公司大,自己业务就一定能做好的。
同样的,学浪APP虽然依靠抖音集团,但不是一些知识付费相关的达人,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听过,包括我也知道的很晚。
如果自己家的产品发展很慢,盈利不多,又存在一定的社会风险,关键自己家又给不了太多的流量,自己平台上还有一些功能相互冲突,这时候如果再遇到一个不怎么感冒的领导,关停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同样作为卖课的老师,我也不会选择去这些平台。
核心原因是没有流量,交付起来还麻烦,直接让用户在平台下单看不就完了嘛。
06 课程平台其实是小众业务
相比于K12的教培业务,其实做腾讯课堂、学浪这种业务,规模是很小的。
作为抖音、腾讯、阿里这些大厂,近年来陆续关停了很多小业务。
大厂做业务有两个基本的逻辑:
其一,客单价足够高,比如搞智能汽车。
其二,受众特别广,比如资讯、社交、游戏、电商。
而针对成人这种卖个普通的课程,还和K12的无关,一般 价格也就是99、199之类的,受众还很窄。
一个老师,平均一个课也就卖个一二百份。
而且许多老师,三五年也就只能出三五个课程。
和用户每天玩、每天消费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比如抖音全家都在刷,不如淘宝全家都在用。
07 别把工具当平台
不仅是小厂,许多大厂也容易犯错,毕竟大厂也有自己不擅长、看走眼的地方。
比如目前行业里授课类的工具,有千聊、荔枝之类的,他们APP上也有课程。
但是绝大多数的用户,绝对不是自己主动到这些平台上去搜索课程 ,然后下单的。
同样的,绝大多数用户在某个地方扫码购买了A老师的链接,打开了APP也是去看这个老师的课程,顺手去买其他不认识或者自己没需求的课程概率也很小。
绝大多数老师一年出不了一两个课程,绝大多数人一年也买不了两三个课程。
所以这种东西,就是一个工具。
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老师、博主本人在带流量,转化自己的流量。
但是仅仅是一个工具的话,对于大厂来说,这个收益肯定是很小的。
所以与其自己做,不然扶持让别人做。
大厂自己做,也就投入几十号人,但是市面上许多做授课工具的有上百家公司,他们反而能够帮平台更好的服务客户。
比如抖音、视频号上都有课程挂载的功能,那这些课程服务商对于用户的需求了解、相应一定比学浪更积极、更专业。
因此,阿里、腾讯、抖音关闭这些平台不见得是坏事情,恰恰有很多的客户、流量、机会会涌向许多中小工具公司。
来源 | 十里村(ID:shilipxl)
作者 | 长期专业利他 ;编辑 | 呼呼大睡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