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如果在4分钟内对心脏骤停的患者启动有效复苏,抢救成功的概率大概在50%,如果在1分钟内启动有效复苏,挽救概率高达90%。

日常生活中,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关键时刻能成为“救命神器”。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我省红十字会系统培训取证救护员超过84万人,持证率达到全省人口的1.97%,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普及率、知晓率也有所增加。近些年我省多举措提升公民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率,让更多人“会救”“能救”“敢救”,筑牢生命防护网。

学会现场救护技能

更好守护“身边人”

一个生命的挽回,往往“救”在一瞬间。去年12月和今年4月,大连市公安交警支队沙河口大队春柳中队交警李汉明在执勤过程中紧急出手,通过心肺复苏术救回了两条宝贵的生命。

两次救人成功,得益于他掌握的急救知识和技能。2023年,大连市红十字会专门对公安民警开展了应急救护培训。“不仅学会了如何处理伤口、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更学会了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为患者争取更多抢救机会。”李汉明说,学会急救技能,不仅是自身能力的提升,更是对公众生命安全的一种保障。

推广应急救护培训,让更多的人有能力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这是红十字系统的重要职责。记者采访了解到,一直以来,我省红十字会系统面向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家庭,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普及,救护培训师的能力水平至关重要,目前全省应急救护培训师资达到2074人。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培训取证救护员已超过5.4万人。

学校是急救推广的重点场所之一。记者了解到,今年省红十字会与省教育厅联合下发通知,进一步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护进校园工作。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我省高中及以上学校把急救教育列为新生军训的必修课程,鼓励各地将心肺复苏术和AED操作技能纳入中考体育与健康实践操作项目。

增加公共场所AED配备数量

破解“不便救”

前几天,一位乘客在上海开往北京的高铁上突发疾病。关键时刻,一位旅客拿出随身携带的AED,为抢救争取了时间。这位网名“韬爸”的旅客表示,他在学习急救常识后,就开始随身携带AED设备,“十余年了,这是第一次用上。”

用上一次,就足以赢得生命与时间的赛跑。专家表示,对心跳骤停患者而言,急救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下降约10%,第一时间开展心肺复苏和心脏除颤,是挽救生命的“钥匙”。

“有AED护航,让我们举办活动时心里有底。”上周末,又是沈阳“贴地飞行”跑团举行“半马”比赛的日子,跑团组织者商晓俊带上自费购买的便携AED设备在赛道巡视。商晓俊介绍,他还会不定期邀请心肺复苏培训专业教师为跑团成员进行培训,目前该跑团成员在各项马拉松赛事中担任“急救跑者”达百余人次。他同时呼吁,要在公园等人流密集场所多配置安装AED,实现“救”在身边。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我省注重公共场所AED投放工作。目前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在公共场所布设AED达到805台,多个城市由政府主导在公共场所增加AED配置,缺乏必要设备设施“不便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事实上,AED设备的使用并不复杂,使用方法可以概括为9个字“开电源、听它说、跟着做”。为了在“找得着”与“用得好”之间画上等号,我省红十字会系统近年来对投放AED的相关部门开展心肺复苏及AED使用的专项应急救护培训近2000场,培训人数超8万人,为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正确使用AED打下基础。据介绍,围绕《健康辽宁“2030”行动纲要》目标要求,我省各有关部门将加强宣传和培训,统筹各类资源,通过政府出资、慈善捐助、社会资本介入、公共场所自行购买等形式,不断增加公共场所AED配备数量,并配套技能培训,最大效率发挥急救设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