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有一个名为“大芬”的小村子。

但这里却生产了全世界60%的“山寨”油画,这些年大芬村卖出的油画多达100亿张,年收入更是有6500万美元。

然而,画出这些“世界名画”的人却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工,他们全都被统称为“画工”。

大芬村有超过8000人以上的画工,日复一日的在逼仄的房间里不停的挥毫泼墨,为的不是什么艺术追求,而是养家糊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小勇,就是这两万分之一,他在27年里亲手“绘制”了10万幅梵高的名画,甚至只用28分钟就能画出一幅《向日葵》。

这些高仿的“山寨油画”被卖到了世界各地,赵小勇也因此赚得了千万身家。

然而,在一次荷兰之旅后,赵小勇的信念却彻底崩塌,他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上观新闻】,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梵高”

赵小勇,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农村孩子,年少时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

当时,面对为什么不让孩子继续读书的质问,赵小勇的母亲却只能回答:“没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15岁那年,赵小勇只身一人南下深圳,开始了艰难的打工生涯。

初到深圳,赵小勇人生地不熟,找工作处处碰壁。好不容易进入一家滕蓝厂当工人,却因年龄小,干不了体力活。无奈之下,他被安排去车间给树脂画上色,就是在这里,赵小勇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赵小勇从小喜欢画画,虽然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但凭借天赋和勤奋,他很快掌握了上色技巧,成为车间里的佼佼者。看着自己亲手绘制的"艺术品"被装裱起来,摆进玻璃柜成为工人学习的榜样,赵小勇第一次感受到了成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单调枯燥的流水线工作很快就磨平了赵小勇的棱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开始厌倦这种生活。机缘巧合之下,一位老乡告诉他,深圳大芬村开始流行油画生意,画工收入不错,劝他去试试。

1996年底,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赵小勇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工厂,来到了大芬村。那时的大芬村还远没有成为"中国油画村"的名号,污水横流,环境恶劣,村民戏称这里是"大粪村"。

赵小勇刚来的时候,村里只有一个油画作坊,尽管赵小勇没学过油画,但老板看中了他的悟性和天赋,收下了他。

就这样,赵小勇开始了"画工"生涯。白天,他跟着老师学习油画基础,晚上就开始临摹名画,从最简单的风景画学起,一步步尝试临摹大师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到半年时间,赵小勇就已经掌握了所有绘画的技法。

有人说,如果不是家里穷,赵小勇绝对可以当个画家,他在绘画上真的很有天分。

可惜现实却是,赵小勇住在300元的出租屋里,每天热得大汗淋漓却只能用凉水来降温,自己画的画更是一幅都没有卖出去。

后来,老乡告诉他这些外国画家,最受欢迎的就是梵高的画,你不如专门就仿一个人的。

当时的赵小勇还根本不知道梵高到底是谁,但他知道画梵高的画可以挣钱,于是他就把梵高的经典作品全都打印成照片和画册,每天研究这些画的色彩和线条,然后就对着画册临摹、练习。

时间长了以后,赵小勇对梵高的画已经熟悉到不用看照片,直接拿起画笔就能画出和原作相差无几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有个香港画商花了520块钱从赵小勇这里买走了两幅画。

一个月之后,港商再次到来,十分欣喜的表示要让赵小勇再画30幅画,还说以后每个月都会过来买画。

赵小勇欣喜若狂,一个月就挣了几千块钱,而那些画全都被卖到了欧洲。

大芬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的农民工纷纷来此讨生活,一时间,画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人大多没什么文化,甚至不识字,但他们却成了各种名画的"代言人",村子里的万千画作通过他们的双手流向世界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赵小勇无疑是最成功的代表。他先后收了9个徒弟,按照绘画流程实行分工合作,再由他统一调色修饰,这样既保证了作品质量,又大大提高了产量。

靠着这套"流水线"作业,赵小勇的工作室年产量超过上万幅,远销欧美等地。27年间,他创作了10万幅临摹的梵高作品,最快的时候28分钟就能画一幅《向日葵》。

赵小勇的妻子也能一边看着电视剧一边画着《星空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事业巅峰期的赵小勇,内心却愈发空虚。他开始尝试去了解梵高,还组织画室的“画工”们一起看了梵高的纪录片。

在了解了梵高的故事之后,赵小勇内心大受震撼,那是他第一次如此完整、深入地了解这位传奇画家的一生。他惊异地发现,梵高的人生轨迹与自己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梵高出身贫寒,一生坎坷,为了追求艺术,他放弃了体面的工作,甘愿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而自己,何尝不是如此?为了糊口,放弃了学业,只能靠双手赚取微薄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梵高执着于绘画,即使生前从未得到认可,也从未放弃。而自己,27年来不也是日复一日地临摹他人的作品,从未想过创作属于自己的东西吗?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小勇受邀参加纪录片《中国梵高》的拍摄。镜头下,他第一次向世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那些年的酸甜苦辣,那些年的迷茫彷徨,通过影片得到了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兰之行带来的转变

拍摄期间,赵小勇有幸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在梵高博物馆附近,赵小勇还看到了自己高仿的《向日葵》,是附近有名的“纪念品”,一幅能卖500欧元,换算成人民币有4000块钱,但他们这些“画工”却只能拿到2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小勇有些不平衡,而在梵高博物馆里,当他第一次见到梵高的真迹时,赵小勇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沉默了许久,最终喃喃自语:“不一样,跟我画的不一样。”

色彩,笔触,构图……一切都与他临摹的作品有着微妙的差别。他震撼地意识到,真正的艺术,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宣泄与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他羞愧不已的是,博物馆门口的保安在听说他画了27年的梵高之后,忍不住问他:“那你有什么作品呢?”

是啊,我有什么作品呢?这些年他不过是在一味地模仿,从未有过自己的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博物馆,赵小勇来到梵高的墓前,他默默地点燃了一支烟放在了墓前。

当晚,赵小勇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了梵高,梦醒后,赵小勇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天之后,赵小勇决定要转型,并且开始了自己的原创之路。

回国之后,赵小勇不再专注于自己画室的生意,而是沉下心来,耐心绘制自己的原创作品,哪怕一周只能画一幅。

他还回到老家,画年迈的奶奶还有村口的石板路,画着自己记忆里的人和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小勇还和朋友开了一家画廊,专门售卖自己的原创作品,画室刚开张的时候,生意并不景气。许多人对一个"画工"的原创作品抱有偏见,嘲笑他的出身和作品。但赵小勇并没有气馁,他坚信,只要坚持自我,总有一天会被认可。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渐渐地,赵小勇的画室有了固定的客户,他的作品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著名主持人马未都,中央美院的教授,都对他的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原创作品现在最贵的也可以卖到一万多元。

赵小勇的转型之路仍在继续,大芬村也是如此,当复制品卖不出去的时候,转型原创必不可少,现如今大芬村已经聚集了8000多名创作者,他们将用画笔画出自己眼中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鲁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