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懂车帝报道,部分宝马4S店称每五日即调升价格,且因厂家调整供应比例,车源愈发紧张。简言之,购车需排队等候。现阶段,原本售价17万元的宝马i3已上涨至24万元。是否即将恢复原定35万元的定价策略尚不得而知。
过去,国产汽车市场普遍存在减配现象,这被视为合资车企的共识。既然减配可带来丰厚利润,那么何须在国产车型与海外版本间保持配置一致?然而,随着国产汽车品牌的迅速崛起,合资车企面临危机,减配行为有所收敛,甚至开始在配置及价格方面表现出较大诚意。不过,直至2024年,仍有部分合资车企坚持国产必减配原则,如华晨宝马。
减配高价,宝马耍猴消费者?
德国知名豪华车制造商宝马汽车凭借卓越的品质与独特的驾驶体验享誉国内外市场。然而,近年来,宝马汽车在华市场屡次曝出质量问题及售后服务问题,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
自1994年宝马汽车在北京设立代表机构以来,其在华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近期宝马汽车在华市场频频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售后服务问题,使其声誉遭受严重打击。据中国电子商会下属的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宝马品牌相关的有效投诉数量已达到惊人的446起,涉及金额高达79,624,012元人民币。其中,产品质量问题以及相关的售后服务问题占据了投诉总量的33.6%。
以宝马5系为例,这款备受瞩目的豪华轿车在动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减配情况。国产版全新一代宝马5系525Li车型的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仅为190匹马力,相比之下,欧洲版全新一代宝马5系520i车型的最大输出功率高达208匹马力。不仅如此,进口版标准轴距宝马5系525i的动力参数也与国产版保持一致。尽管在实际使用中,这种差异难以察觉,但国产版车型在性能参数上的刻意降低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48V轻度混合动力电动机的配备。
此外,宝马汽车在华市场的售后服务也饱受诟病。据消费者反映,宝马4S店的维修人员往往以“厂家解释为功能噪音”为由,建议消费者接受传动轴异响的问题,如若消费者坚持更换,则需额外支付费用。然而,更换传动轴后,车辆仍有可能再次出现异响。对此,宝马4S店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发放价值2000元的补偿代金券,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更换传动轴。
除了上述问题外,宝马汽车在华市场还存在其他质量问题。例如,全新一代宝马5系在传动轴方面存在异响问题,这一问题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被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宝马集团随后发表声明称,该现象不会对驾驶安全性构成威胁,并承诺将给予消费者满意的答复。
值得一提的是,宝马汽车在华市场销售的320-330系列车型均未配备后防倾杆,消费者无法选择加装。而在海外市场销售的330i和m340i等车型则保留了这一配置。这一做法无疑加剧了消费者对宝马汽车在华市场减配行为的不满情绪。
降产能保销量?
近日,有关宝马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的消息引发业内关注。据了解,宝马汽车正面临着来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宝马正在积极调整其新能源汽车战略,并采取了降价措施来维持销售业绩。然而,这些举措似乎未能有效提升其市场表现。
自2019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新能源汽车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市场主流。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包括宝马在内的众多豪华品牌纷纷加入打折行列,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宝马旗下的宝马i3车型,裸车价格已经比原定的35.39万元的指导价降低了一半,上保险后的落地价格更是从去年的25万元左右下降到了20万元以下。
然而,尽管宝马采取了降价策略,但其市场表现却未见显著改善。据统计,2023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达到了82.5万辆,虽然同比增长了4%,但增速有所放缓,显示出宝马在市场竞争中的困境。与此同时,宝马中国在2024年上半年的累计销量为37.6万辆,同比下滑了4%。
值得注意的是,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并非孤立现象。据报道,奔驰和奥迪等其他豪华品牌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例如,奔驰E级轿车的销量有所增长,而C级轿车的销量则大幅下滑。奥迪方面,其主力车型的降价幅度甚至高达10万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宝马不得不调整其新能源汽车战略,加大对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力度。据悉,截至2023年,宝马计划推出25款新能源车型,其中一半以上将是纯电动车型。此外,宝马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入超过300亿欧元进行研发,以确保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然而,宝马的降价策略并未得到市场的积极回应。有分析人士指出,宝马的降价行为可能会损害其品牌形象,影响消费者对其高端定位的认知。因此,宝马需要在保持品牌形象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酷公司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宝马等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宝马正在积极调整其新能源汽车战略,并采取了降价措施来维持销售业绩。然而,这些举措似乎未能有效提升其市场表现。宝马需要在保持品牌形象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