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3月,22岁的江波从卫校毕业,在冯湾村成为一名年轻的村医,此后扎根乡村医疗行业三十多个春秋。三十多年来,他日复一日走村串户,穿越田间地头,披星而出戴月而归,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挥洒汗水,从年轻小伙子变成两鬓斑白的中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的带领下,冯湾村卫生室先后获得市、区卫生荣誉表彰,成为冯湾村群众信赖依赖的温暖之家。个人荣获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办事处议政代表等荣誉。

为有源头活水来

90年代初,冯湾村的医疗卫生水平差,医疗资源匮乏、设备陈旧、药品供应不足,专业医护人员稀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村民们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医疗救治,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贫困加剧,形成了恶性循环。

也曾有医生来到冯湾村想要干出一番事业,但艰苦的工作条件和微薄的薪资待遇使他们陆续转变行业或者离开了这里。才刚刚毕业的江波来到这里时,也是一片茫然。老支书找到他,恳求他留下来,望着支书的满面愁容,想到求医不便的村民,江波下定决心,要改变这里。

作为一名年轻的村医,他面临着巨大挑战,最困难的是无钱筹建卫生室。面对一穷二白的情况,他一方面说服新婚妻子回娘家筹借,另一方面自己找亲朋好友四处帮忙,千难万难,村卫生室盖起来了。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各项规程快速建立,小小的村卫生室在抗击非典、新冠肺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以及健康扶贫乡村振兴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真正实现了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耽误的目标。

使命与担当

卫生室的修建虽然使得村民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但对于一部分居住较为偏僻的村民来说,仍是不便,于是江波再次挺身而出,承担起了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重任。小小的医药箱陪伴着他,无数次前行在崎岖泥泞的道路上,岁月艰苦,他从未有过半分怨言。

他定期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普通人群及重点人群健康档案,签约服务广大居民,定期入户巡诊贫困人口,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对于慢性病患者,定期随访,指导及督导用药,监测病情变化;在传染病防控方面,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宣传防控知识,组织疫苗接种,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有效遏制了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在非典和新冠肺炎期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义务投入到抗疫前线,深得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度评价。

作为村民健康的"守门人",江波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多年来,坚持学习进修,提高医务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处理得心应手,还考取了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资格证书,三十年来未出现任何医疗差错,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赞誉。

助力乡村振兴在平凡中嬗变辉煌

随着乡村振兴的需求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地见效,在双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冯湾村迅速成立家庭医生团队,从家庭医生团队组建以来,他们走遍冯湾村每一条小道,知晓每一户村民的健康状况,每一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为村民健康需求提供不同的个性化签约服务。

下檀组的杨世祥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年龄偏大,两个女儿一个远嫁一个外出打工,生活无人照顾,长期慢性咳嗽,逐渐消瘦,江波团队入户巡诊得知后,多次开车送他到市内医院进行检查,不幸确诊为肺癌。病重期间江波团队陪同对方去湖北协和医院治疗,车旅费都是自理,这样的医护陪伴一直到杨世祥病逝……

综合组贫困户付光学,来卫生室就医时脸色发黄浮肿,心慌胸闷,江波察觉情况不对,立即联系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为他会治,医院当天就下了病危通知书,要求立刻转诊市中心医院安装心脏起搏器,付光学病愈出院后,其爱人刘明荣说:"多亏了江医生,这才保住了一条命!"

陈湾组陈宝祥患高血压、心脏病、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多为夜间发作,江波不知多少次夜间被他的电话叫醒,不论刮风下雨都会上门治疗。其妻余道莲患有白内障,因经济困难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丧失劳动能力,得知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白内障光明行动"后,江波帮助其提供相关材料,并开车送其去治疗,康复后又接送回家,并持续跟进后续恢复情况。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自健康扶贫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江波入户巡诊从未懈怠,协助或代理贫困户办理慢性病卡四十余个,各类转诊指导就医不计其数,冯湾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医疗网点,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多年努力,冯湾村的卫生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卫生室内药品储备充足,能够满足村民的基本用药需求,村民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十二年从医道路,江波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浇灌着每一份希望,用爱心守护着每一位村民的健康。他坚信,始终用责任与担当构筑起乡村健康防护网,做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和支柱,为村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他们点亮健康路上的守护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