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国内第一批拥抱智能手机的品牌,魅族一度曾是手机圈的「种子选手」,甚至能与小米分庭抗礼。更重要的是,魅族在设计和品质上的用心,在国产智能手机的草莽阶段显得弥足珍贵,同时也吸粉无数。

作为旗下子品牌的魅蓝,亦是如此。

2014 年,魅族正式发布全新子品牌「魅蓝」。作为魅蓝的第一款「青年良品」,魅蓝 Note 一出世就凭借超高的性价比和质感开创了千元机新的标杆,甚至被称为:

「魅族真旗舰」。

所以即便到今天,星纪魅族已经基本参与不上手机市场的竞争,仍然有很多人在一直关注魅族的一举一动。但恐怕谁也想不到,魅蓝在经历巅峰、低谷、取消、重启、无声等一连串的震荡之后,还能在 10 年后的今天推出一款新机。

2024 年 7 月 16 日,中国移动和魅族科技联合宣布推出首款合作新品魅蓝 20 AI 手机,将于 7 月 22 日在中国移动营业厅渠道正式开售。魅族 20 AI 手机的公开版同样将于 7 月 22 日在魅族官方商城开售,但缺少宣发中 12GB 内存高配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微博@中国移动手机俱乐部

中国移动没有透露魅蓝 20 的具体售价,魅族官方倒是明确表示这是「魅族首款千元价位的 AI 手机」,相比 2022 年 1 月发布的魅蓝 10(699 元起)要贵不少。

不过价格倒在其次,谁也不指望魅族能在今天拿出一款竞争力很强的产品,但作为曾经的「煤油」,小雷在了解一番魅蓝 20 之后,心里还是不禁感慨:

岁月真是把杀猪刀。

魅蓝 20 千元机,有种复古的「美」?

如果正经来讲,魅蓝 20 的全称其实是魅蓝 20 AI 手机,但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直接忽略它的后缀。一方面,魅族宣称的 AI 功能基本都是依赖于云端,而非硬件本身。

但更关键的是魅族的 AI 功能,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 PPT 上。魅族 21 Pro 上宣传的 AI 功能至今还没有 OTA 完,到了 魅蓝 20,尽管介绍了 AI 问答、AI 辅助写作、AI 写真以及 AI 图片扩展四大 AI 功能,但同样也注明了:

Flyme AIOS 部分功能在产品发布和发售时暂未上线,后续将通过 OTA 方式进行推送升级实现。

回到手机本身,魅蓝 20 主打一个「复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魅蓝 20,图/魅族

设计上,魅蓝 20 整体采用目前流行的直角中框设计。正面是一块 6.52 英寸的水滴屏,分辨率未知,但支持 90Hz 高刷,基本能确定是 LCD 屏。背面则是经过磨砂处理的塑料后盖,同时机身配有 3.5mm 耳机接口,以及支持最高 2TB 的存储扩展。

这个设计很难不让小雷想起 2019 年发布的魅族 Note 9,同样也是千元机定位,同样是水滴屏设计,同样是双摄和塑料后盖。

影像上,魅蓝 20 前置为 500 万像素镜头(软件插值成 800 万像素),后置看上去是双摄,不过在目前小雷看到的所有宣传中,魅族和中国移动都只提到了后置主摄,通过软件插值可以实现最高 5000 万像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魅蓝 20,图/魅族

当然,对于魅蓝 20 这种定位的机型,相信绝大部分读者都只有「扫码」的期待。中国移动和魅族可能也明白这一点,在魅蓝 20 的宣传中就主打「大屏长续航」和「流畅性能强」两大卖点。

不过说归说,能不能信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6.52 英寸的屏幕尺寸无需多言,魅蓝 20 同时还配备了一块 5010mAh 的电池,放在当下的千元机市场,实话讲,跟大电池的关系真不大。不过具体到续航表现,还要看屏幕分辨率以及处理器的能效表现。

不同于前代魅蓝 10 搭载虎贲 3104G,甚至不支持 5G 网络,魅蓝 20 这次搭载了国产芯片紫光展锐 T7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魅蓝 20,图/魅族

紫光展锐 T765,基本可以视为对标骁龙 765(高通发布于 2019 年)的一款芯片,除了名字相近和都支持 5G 网络,都采用 7/6nm 这一代制程,CPU 最高主频均为 2.3GHz,还有最高支持 LPDDR4X 等。

就连二者的整体性能也非常相近,安兔兔跑分都在 30 万分以上。

换言之,在骁龙 765 的性能和特性支持完全不够用的现在,你别指望搭载紫光展锐 T765 的魅族 20 能有多流畅,Flyme 再架构精简也很难解决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魅蓝 20,图/魅族

但有一说一,Flyme 系统,可能才是魅蓝 20 身上最有价值的部分。

尽管魅族手机在过去几年不断往下走,但 Flyme 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一套相当优秀的定制化操作系统,甚至持续影响着国产手机的系统交互设计。比如国产手机现在标配的小窗和大文件夹设计,都是 Flyme 先给出了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然后被各家借鉴和完善。

此外在魅蓝 20 的宣传页,魅族还强调了「清爽界面」,极少系统应用预装。而且在国产手机广告满天飞的背景下,Flyme 也是广告较少的一批。再加上,Flyme 在隐私安全、常用功能等方面也都比较齐全。

可以讲,Flyme 依然称得上简单易用,适合大部分普通用户使用。

不过,小雷当然还是不太推荐魅蓝 20 这款产品。无他,今天消费者在千元价位有太多更值得选择的产品,比如销量破千万的荣耀 X50,真我 GT Neo6 SE,或者红米 Turbo 3 等,在全方面都有更好的体验,同时价格在不断逼近 1000 元。

当然,魅蓝 20 的主要销售渠道可能还是中国移动的渠道,作为 5G 套餐的配套产品。这也没什么,毕竟如果不是中国移动:

魅蓝重启后的第一款产品,可能就是最后一款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魅蓝 10,图/魅族

从这个角度上,中国移动救了魅蓝一把。但作为曾经的「煤油」,看着魅蓝从出世到巅峰,再从巅峰一跃而下,可惜是一定的。

红米「劲敌」到魅族「鸡肋」

2002 年深冬的一天,一个名叫「全能国货」的网友在 imp3 闪存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帖子,介绍了一个即将诞生的品牌——魅族。

如果说这是魅族的开始,那魅蓝的开始还要再等 12 年。

2014 年 12 月 23 日,那个被人说是「连呼吸都在营销」的男人宣布了一个全新品牌的诞生。而就在李楠发布魅蓝品牌的几天后,「如日中天」的小米借助红米挤下了三星,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大手机厂商,排在后面还有联想、华为和酷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楠,图/魅族

魅蓝之于魅族,就如红米之于小米。

魅族当然希望能和小米一样,通过主打入门级市场的魅蓝,迅速成为一家大众品牌,所以在第一款产品魅蓝 Note 上就煞费苦心。

除了在核心配置上全面对标红米 Note,魅蓝 Note 还难得在机身设计和质感上下了大功夫,不仅在屏幕方面用上 1080P 的 5.5 英寸屏幕,还做到了 76%的高屏占比;不仅带来了经典的小圆点设计,还对标 iPhone 5c 采用了质感更好的一体式注塑工艺。

再加上 999 元的起售价,魅蓝 Note 放在当时可谓是绝对的异类,也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销量。次年,魅族共发布 6 款手机,其中有 4 款是魅蓝。

到 2015 年底,魅族就举办了一场年终媒体沟通会,宣布销量突破 2000 万台,同比增长 350%,其中魅蓝更是绝对的增长主力,贡献了超过 1000 万台的销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魅族

但随后的中国手机市场,风云变幻。2016 年,以线下渠道为主的 OPPO、vivo 快速崛起,互联网手机品牌却集体遭遇滑铁卢。魅族一年开了 11 场发布会 14 款新机,最后的销量仍然不及预期,仅达到 2200 万台,从此增长势头不再。

不过真说起来,「老对手」小米更惨,销量直接从 2015 年的 7000 万台锐减到 2016 年的 4100 万台,逼得雷军亲自出马负责手机业务。

关键的分水岭是 2017 年。当雷军带着管理层梳理出小米的「供应链问题」,并着手解决的时候,魅族创始人黄章在出山后,则选择将利润过低的魅蓝独立出去,同时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旗舰产品。

实质上,魅蓝成为了魅族这一轮战略调整的牺牲品。

然后,我们见证了魅族 Pro 从产品到口碑再到销量的全线崩溃,所幸还有魅蓝撑住,把全年销量稳住在「近 2000 万台」。但实际上,留给魅蓝「最后一舞」的时间也只有 6 个月了。

2018 年 5 月 29 日,魅族在北京发布了售价 799 元的魅蓝 6T,内部搭载了联发科 MT6750,甚至不如 2014 年第一款「青年良品」魅蓝 Note 上的联发科 MT675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魅族

很快,魅族取消了魅蓝手机产品线,黄章在魅族社区说出了那句「费财」的评价,李楠也离开了魅族。

尽管时隔三年后,魅族在 2021 年底宣布重启魅蓝手机产品线,但仅仅发布一款魅蓝 10 又迅速沉寂:

直到今天的魅蓝 20。

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2009 年,在珠海的一个招商引资的会议上,雷军结识了黄章,彼时魅族 M8 作为首批国产智能手机已经风靡全国,两人在黄章的办公室里讨论了许多关于手机的事情。

后来的事情很多人知道,雷军原本想要投资魅族,但结果不欢而散,于是拉来原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组建了最早的小米团队。

2024 年的今天,雷军和黄章已经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雷军正在准备新的年度演讲,号称将完成呈现小米造车的心路历程,而黄章只能看着魅族在做困兽挣扎。

2024上半年,科技圈风起云涌。
大模型加速落地,AI手机、AI PC、AI家电、AI搜索、AI电商……AI应用层出不穷;
Vision Pro开售并登陆中国市场,再掀XR空间计算浪潮;
HarmonyOS NEXT正式发布,移动OS生态生变;
汽车全面进入“下半场”,智能化成头等大事;
电商竞争日益剧烈,卷低价更卷服务;
出海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品牌迈上全球化征程;

7月流火,雷科技·年中回顾专题上线,总结科技产业2024上半年值得记录的品牌、技术和产品,记录过去、展望未来,敬请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