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这漫山黛绿的红松。”在吉林通化去往辽宁丹东的火车上,许多乘客望着沿途红松连绵的群山发出惊叹。他们看到的是通化市境内的红松林。

红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具,红松子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药用和食用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通化是红松的适生区,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县(区)就开始探索人工种植红松。20世纪90年代初,红松子热卖,更多企业和林农参与发展红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化红松林一角

如何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加快促进红松产业升级?通化市以探索推广“红松+”产业发展模式给出答案。

三棚林场在通化市最早种植红松,经过62年努力,如今拥有高标准红松母树林1.8万亩。林场年均增收200多万元,职工年均增收2万多元,年收获松塔最高时达160万公斤。

在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红松子产量和效益的同时,三棚林场努力开发既有红松资源,向红松林综合利用方向迈进。“红松+旅游”便是林场近年的一项探索。

“我们利用红松母树林景观资源,探索发展红松康养旅游,打造三棚林场红松康养旅游产业园。”三棚林场副场长王太坤介绍,园区现已建成垂钓园、森林栈道、景观塔、山神庙、水果采摘园等景点,营建了移动板房、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兼顾巡林看护、旅游民宿等功能的管护房。

经过几年探索,三棚林场“红松+林果”已取得成功。他们利用红松林株间距,在红松幼龄林冠下栽植蓝莓、葡萄,成为红松产业的有效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棚林场科学育红松苗

红松需要20年以上才能结实。为了缩短盈利周期,发挥综合效益,人们开始围绕红松探索多种经营。

在通化县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大泉源村一处山坡上,一棵棵红松大苗挺立在山间,威灵仙在红松苗间自然生长。这是森通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打造的“红松+”产业基地。红松大苗通过嫁接缩短结实期。红松大苗间夹种着红松小苗,长几年以后可以卖大苗。在红松郁闭之前,森通公司还利用红松苗株间的空地,仿野生间作长白山道地药材威灵仙。威灵仙的茎叶春季可以当作山野菜,5年生根部可以入药,综合效益显著。

“今年是我们种威灵仙的第三年,秋天可以采收。现在市场上威灵仙需求量大,干货要每公斤160多元,我们鲜货亩产1000多公斤,干货亩产400多公斤,一亩地产值保守估计得4万到5万元。”森通集团工作人员介绍。

“红松+中药材”“红松+林苗”等模式的成效,促使群众在发展既有林下产业的同时见缝插针种植红松,使红松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你看,咱家这淫羊藿像人参园一样。”二道江区鸭园镇向阳村林农蔡立春看着榛子林下栽培的淫羊藿,满脸欣喜。此时,他辛苦多年经营的300多亩榛子林也已绿满山头。

10多年前,在深圳打工多年的蔡立春受到深圳荔枝园的启发,回到家乡流转了一片山场,种下榛子。他听取林业技术人员的建议,利用榛子林间隙栽种红松苗,又利用林间空地种下了100多亩中药材淫羊藿。如今,这片榛子林已进入盛果期,年产量约2.5万公斤。

“红松+旅游”“红松+林果”“红松+中药材”……这些企业和林农的经验,被通化市总结概括成“红松+”产业模式,在全市推广。自2023年以来,通化市相继出台《通化市推进红松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关于促进红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通过“林长+林业产业链长”双推进机制,压实林长在保护红松林资源和促进红松产业发展中的双重职责,积极推广“红松+”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各类森林经营主体在严格保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红松林下间作,发展林果、林药、林参,通过短、中、长结合的立体经营模式,实现以短养长,增加红松产业附加值,促进红松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通化市结实红松种植面积达50.89万亩,年产红松子6463吨,产值3.15亿元,围绕红松发展的产业项目越来越多,走出了生态美、产业兴、林农富的红松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常楷琨 摄影:王秀兰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责编 | 史林丹 编辑 | 杨双源

 通化:红松产业升级的N种加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通化:红松产业升级的N种加法

 通化:红松产业升级的N种加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通化:红松产业升级的N种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