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1年,宰相姚崇患病,命不久矣。咽气前,他掐着长子的手,含泪说“我走后,咱家会被灭族!有1件事,你须谨记,听我安排。”
姚崇是唐朝初年的名相,曾参与过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将皇位还给李唐王朝。后来,姚崇还曾提出《十事要说》,推动了社会改革,为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么一位当时国家的栋梁之材,为何又会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担心自己会被灭族呢?
这一切都离不开政治斗争。千百年来,朝堂之上的政治斗争不曾断绝,今天你可能还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明天就有可能被放逐荒野,杀头问罪。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稍不留意局势就瞬息万变。
而姚崇一生最大的对手,非张说莫属。张说与姚崇一样,是历经三朝的老臣,多年来也为国家做出了不少贡献。
但二人在行事风格等方面有着不小的差别:姚崇做事喜欢直来直往,面对皇帝敢于直言进谏。而张说为人处世则十分圆滑,左右逢源。因此,二人之间互相看不上,经常是不太对付。
最重要的是,二人在政见上存在重大的分歧。因而经常是吵来吵去,就连皇上也对此感到头疼。但与此同时,皇帝也明白,二人都是有大才之人,重用他们对国家有益。这一方面也体现了皇帝的知人善任,爱惜人才。
二人在表面上虽然风平浪静,但私下里却是暗流涌动。无论是姚崇还是张说,都想找机会扳倒对方,因此两人都在对方身边安插了不少眼线,希望能借此找到对方的把柄。
一次,张说在酒后称赞起了当时的歧王。张说的本意是说歧王的文学造诣很高,很有诗词方面的才华。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话很快就被姚崇听到了,姚崇意识到这是一个扳倒张说的好机会。
很快,姚崇就在皇帝面前对这件事大做文章,姚崇认为,张说此举有勾结藩王的嫌疑。这番话引起了皇帝的警觉。因此,在这件事发生后不久,张说就被贬职派往了外地。
张说走后,这京城内再没有什么人能够制衡姚崇。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姚崇病重。
因为张说的确是有才华的,国家要用人,所以皇上又将张说调回了京城。经过先前的贬谪,张说也成熟稳重了不少,皇帝对此也十分满意。
但有一个人坐不住了,那就是姚崇,他担心张说会在自己死后报复自己的家人。于是在他临终之际,叫来了自己的大儿子说明此事。
“有一件事你一定要记住,我死之后你立马去办,片刻不能耽搁。”姚崇说道。
大儿子紧握着姚崇的手,等待父亲继续说下去。
“我死之后,你带上几幅名贵字画到张说府上,请他给我写墓志铭。张说平生最爱收藏字画文玩,他一定不会拒绝的。”说完这些,姚崇就闭了眼。
第二天,姚崇的大儿子就听从父亲的遗言,拿着字画去了张说府上。的确如姚崇所说,张说看到这些字画就移不开眼睛。对于姚崇大儿子的请求,张说也是一口答应下来,为姚崇撰写了墓志铭。
此事很快就在街上流传开来,众人都称赞张说不计前嫌。这样一来,张说也不好意思再报复姚崇的家人。不得不说,姚崇这一计实在是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