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日炎炎,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魔芋产业园里葱茏茂盛,一株株魔芋茎秆粗壮、叶片青绿,长势喜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势喜人的魔芋。清远日报记者 邱炜民 摄

2021年,佛冈县水头镇紧紧抓住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扶机遇,从零开始,以工业化思维谋划万亩魔芋产业园打造魔芋全产业链。截至目前,全镇魔芋种植面积已达万亩,产量达3.5万吨,三产融合产值达10亿元以上。短短一年创建两个全国第一,即全国最大的商品魔芋种植基地、全国第一个魔芋推广服务平台

站在遮阳棚下,清远振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红元向记者描述了佛冈县水头镇魔芋产业园的定位,要做新时代大食物观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以新技术发展新农业创造新价值,以新商业连接新消费建设新农村,具体体现为:市场驱动、科技推动、联农带农。

市场驱动

魔芋产业三产融合产值达10亿元

“我们从‘芋香胖胖’(现改为艾饱饱)开始,陆续推出‘振为魔芋’‘KOFMOCA’‘芋香猫’三大品牌,四大品牌共开发魔芋产品接40款。”尹红元说。记者注意到,在全国首个国家级魔芋标准化区域推广与服务平台显示屏上显示,天猫、淘宝、拼多多、抖音和京东,魔芋产品均实现了上千万的销售规模,其中天猫和淘宝达到亿元级别。

不同于传统种植模式,从计划种植魔芋开始,尹红元带领研发团队对市场进行了调研,并根据魔芋最主要的经济价值,研究开发魔芋产品。

短短三年时间里,清远振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四大品牌,其中,“艾饱饱”顺应城市新消费需求趋势,推出魔芋米、魔芋纤维饼干等青少年休闲食品;“KOFMOCA”结合咖啡、茶叶,针对上班白领推出丝滑、口感佳、健康饮品;“芋香猫”富含膳食纤维等优质特性,主要定位高血糖人群;“振为魔芋”推出魔芋鲍鱼、魔芋辽参、魔芋金钱肚等健康菜品。下一步,尹红元计划在高铁、飞机和711连锁店实现线上销售魔芋产品。

销售端在发力,深加工端短板也在补齐。

从整合土地开始种植魔芋,到打造魔芋产业园,再推出魔芋小食,尹红元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看似风光的背后,也隐藏着隐患。尹红元坦言,第一年委托生产商基本在省外,存在成本高以及食品品控不严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7月15日,魔芋产学研创新中心位于水头镇新联村。清远日报记者 邱炜民 摄

自产业规划以来,佛冈县一直努力把加工企业车间建在魔芋主产区。“现在魔芋产品深加工80%在清远市,其中佛冈县占比为60%。”尹红元告诉记者,在水头镇桂田村一处施工场地,更大的包括水头镇魔芋加工中心在内的农副产品加工中心项目已经在建设当中,他计划将其打造成为网红工厂,发展工业旅游。

数据显示,2023年,佛冈县魔芋标准化种植规模9660亩,魔芋产量达3.5万吨,魔芋精粉产量0.28万吨。魔芋产业实现首年产值过亿元,2023年魔芋产业全产业链产值10亿元

科技推动

用先进的技术和经营手段挖掘土地潜能

魔芋产业园已建成了全国首个魔芋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实现全过程科技赋能,建成了魔芋种植智能物联网监控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全方位实时收集魔芋生长及环境数据,实现自动化精准灌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7月15日,全国首个魔芋数字化产业园种植基地坐落于佛冈县水头镇。清远日报记者 邱炜民 摄

依托大数据平台,实时掌握精粉价格等市场动态,及时精准调整种植品种、规模,推动魔芋种植标准化、成品优质化。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打通底层数据的采集困境,为魔芋产业全程数字化提供基础支撑。“魔芋产业园既是带动村民致富的成品田,也是全省魔芋产业种植的试验田,这就是新时代大食物观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第二个特点——科技驱动。”尹红元说。

2017年,尹红元投身农业,面对市场限制和高成本的问题,他决定投资千万打造水头镇魔芋产学研创新中心,这是集科研、教学、培训、数字农业展示、办公、品牌研发、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目标是利用先进技术和经营手段提升农业效益。

魔芋种植上,科技一直在线服务。

魔芋怕光喜湿,多年来主要产地在云贵川地区,对广东而言,还是个新鲜的农产品。考虑到传统品种很难适应广东的气候,清远振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里面设有博士工作站、实验室、数字展厅以及研发中心等。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记者了解到,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指导牵头下,今年佛冈计划建设500亩种质资源圃,培育具备抗病、高产等特性的优质新品种,不断培优育强引进、筛选适合佛冈种植的新品种,提高优质优良种子供应能力。以市场化合作为导向,鼓励种植户优先从清远振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采购珠芽魔芋种子。

联农带农

魔芋产业实现强村富民的“新路径”

新时代大食物观下农业新质生产力第三特点联农带农,在水头镇桂元村体现得淋漓尽致。

村里无产业、集体无收入、村委运作难……这是桂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郑松滔上任之初所面临的难题。2020年,村集体收入仅为10多万元,可是到了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40.37万元。

变化来自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入驻之后。郑松滔告诉记者,桂元村魔芋项目开展初期,他带动党员在撂荒土地上找田埂、定界线,走访入户察民情、听民意,积极整合10个村小组共500多亩撂荒土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发展魔芋特色农业。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在谋划种植阶段,郑松滔集结村中的七名退役军人返乡村民加入魔芋产业,领办了桂元村奋发农业专业合作社。“我们探索出‘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银行授信、政府贴息,解决了入股魔芋项目资金难题,以多种入股形式,带领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中抱团发展。”郑松滔说,他自己投了10万元入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7月15日,水头镇桂元村的魔芋项目基地,工人为魔芋加装防晒网。清远日报记者 邱炜民 摄

在2022年水头镇魔芋产业分红大会上,桂元村获得分红16.7万元,其中郑松滔获得分红将近2万元。看得见的收入,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进来。2023年,桂元村奋发农业专业合作社将撂荒的土地平整、铺设滴灌,种植了190亩魔芋,带动了约200名村民在本村灵活就业。郑松滔告诉记者,2023年,桂元村奋发农业专业合作社收益100多万元,刨去土地整合、平整土地、人工等费用后,实现了收支平衡,将来的收入更加可观。

郑松滔说,桂元村探索多种入股形式,集聚振兴人才,带领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中,找到了打造魔芋特色产业园实现强村富民的“新路径”。

既要强村,也要富民。

崔清艳是清远振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员工,负责行政后勤,每个月收入5000多元,加上年终奖,每年收入7万元左右。她告诉记者,此前她一直在广州番禺打工,留下两个孩子由公公婆婆带大。“我也想回家里工作,但是在水头镇没有就业机会,只能做一些手工类的工作。”崔清艳告诉记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是以前不敢想的事。

“现在家乡变化可以说翻天覆地,很多荒废的土地种上了魔芋,道路也变宽了,环境也一天一天变好了。”崔清艳说,现在每天工作8小时,虽然年收入比广州少了1万元,但不仅可以辅导孩子作业,还能帮公公婆婆做点农活。她透露,她身边将近有20多人返乡创业,从事餐饮、建筑、魔芋种植、民宿等行业。据统计,自2021年水头镇实施乡村振兴项目之后,共有3500多人返乡创业

清远发布编辑部

来源:清远日报

采写:林良田

摄影:邱炜民

编辑:谭清梅

校对:吴婷婷

二审:田芳

三审:钟志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