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4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4版稿件《高水位河湖堤防进入安全关键期》,其中报道了面对江河湖库持续的高水位,九江进一步规范巡堤查险,人防技防结合,确保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内容摘要

记者在长江第三大居住岛——九江江新洲采访时看到,41公里长的防洪大堤正经受着高水位的洪水考验。7月2日当地将洪水防御升为I级应急响应后,一天有上千人参与巡堤护堤。

这里的堤防令人印象深刻。环岛建有95个哨所,每400米左右一个,每个哨所配有6名以上值班人员,巡堤查险、排除风险隐患。巡堤人员采用“丁字形”巡堤查险办法,即排成一条直线与堤坝垂直进行巡堤查险。最近十天来,江新洲大堤出现过15处险情,因为每天24小时严防,及时发现、及时处置而使险情得到解除。

九江市水利局局长叶凌志告诉记者,包括境内的鄱阳湖圩堤在内,九江市有圩堤349座,防线总长超过1200公里。近期,九江市水利局进一步规范巡堤查险,并派水利技术专家组驻县指导,确保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7月9日,《光明日报》4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9日,《光明日报》4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栏目稿件《江西:产业“逐绿”正当时》,其中报道了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的做法和成效。

内容摘要

走进位于长江之滨的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以下简称“九江石化”)斑鸠园,繁茂林木中传来几声鸟鸣,池中鱼儿自在游弋。“池水是处理后外排达标的中水,动植物是‘环境检测员’,实时反映水质情况。”九江石化检验计量中心经理余定平指向右前方的电子显示屏,“屏幕上是水质的实时数据。你瞧,现在化学需氧量仅为15毫克/升。”

传统石化产业是碳排放大户,九江石化也曾深受其困。“双碳”目标愿景下,绿色化转型是九江石化绕不开的必答题。

码头是原料进口、产品外运的重要节点,九江石化实施1.9公里码头岸线综合整治,建设绿色港口。

待船舶载货而归,九江石化设备工程师王砾锋在手机屏幕上轻轻点击。“除了优化油品装卸过程,码头还安装了回收船舶垃圾和污水的接口。船舶必须将垃圾和污水通过管线排到公司处理装置,否则不允许作业。”王砾锋挥了挥手机,“管线接口自动记录来往船舶污水量并同步到系统中,避免了数据造假。”

从2012年至今,九江石化累计完成160多项减污降碳项目,外排废水达标率、有控废气达标率、危险废物妥善处置率均达到100%。

7月9日,央视《朝闻天下》

 央媒看九江 | 近期,多家央媒关注报道九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央媒看九江 | 近期,多家央媒关注报道九江

7月9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江西 鄱阳湖持续高水位 党员群众坚守一线》,报道共青城市由党员干部组成的防汛突击队冒着高温酷暑,坚守防汛一线,开展巡堤查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9日,央视《朝闻天下》

 央媒看九江 | 近期,多家央媒关注报道九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央媒看九江 | 近期,多家央媒关注报道九江

7月9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江西 长江鄱阳湖区防汛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报道长江鄱阳湖区二级防汛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应急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9日,央视《新闻直播间》

 央媒看九江 | 近期,多家央媒关注报道九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央媒看九江 | 近期,多家央媒关注报道九江

7月9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江西 鄱阳湖水位持续回落 仍在警戒水位以上》,报道鄱阳湖水位持续回落,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回落至20.92米,同比昨天下降了0.21米,但仍超警戒水位1.92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0日,《经济日报》3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0日,《经济日报》3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栏目稿件《倾心守护一江碧水》,报道记者探访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等地,深切感受到近年来九江市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系统思维打造“最美长江岸线”,聚焦“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纵深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内容摘要

大江逶迤,芳草长堤。盛夏时节,行走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辽阔的江面上船只往来、雄伟的长江大桥上车辆飞驰、沿江而建的公园绿道上游人如织;登高远望,百里绿色长廊连同一江清水护卫九江城,岸边洁净的智能工厂与最美岸线交相辉映,营造出水城共融的生态美景。

作为江西省唯一沿江城市,九江独拥江西152公里长江岸线。近年来,九江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系统思维打造“最美长江岸线”,聚焦“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纵深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建设安澜长江,水利工程是根基。“过去,长江干流江西段滩窄流急,迎流顶冲的河势特点加之粉质砂土为主的地层构造,崩岸险情频繁发生。”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项目部常务副主任熊诞宁介绍,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治理总长65.4公里,累计治理崩岸段17段。治理后的岸坡抗冲刷能力增强。堤顶滩地种植了落羽杉、矮芦苇、乌桕等耐水性植物,有利于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防洪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

类似的治理工程项目,在江西不胜枚举。“近年来,江西持续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兵说。

守护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生态环境,离不开企业的积极行动。走进位于长江之滨的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在宛如钢铁森林般的炼化设备之间,草木环绕的一池碧水让人眼前一亮。池水是经过处理后的外排达标污水,池边的电子屏显示着污水总排口水质的实时监控数据。这里的睡莲、锦鲤都发挥着环境检测师的作用,直观地反映出环境质量。

“我们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2016年以来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开展环境保护治理与相关提标改造,实施‘油不落地、气不上天、污不入土’管理提升行动。”九江石化安全环保部环保管理高级专家唐安中说。

站在长江边的码头旁,九江石化储运运行部设备工程师王砾锋指着远处的围油栏、输油臂,讲解着如何不让油污进入长江。他还向记者说起难忘的场景:“近几年我们在作业区内见过很多江豚在排水口旁,这是对我们环保工作的一种肯定。”

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鄱阳湖水系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如今,“微笑天使”江豚在长江流域频频现身,其种群数量已实现历史性的止跌回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中华鲟,曾经一度在长江九江段难觅身影,但近年也被渔民多次发现。鄱阳湖湿地,每年吸引着70余万只候鸟来此栖息越冬。

生物资源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还归功于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坚定推进。位于鄱阳湖与长江干流交汇处的九江市湖口县,活跃着一支江豚协助巡护队。队长舒银安告诉记者,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组织开展日常巡查,保护和救护江豚等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协助有关部门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及时清理禁用渔具。同时,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对涉水环境问题进行管控和举报。这些队员,多数人曾世代以捕鱼为生。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昔日渔民放下渔网,成为生态环境守护者。

7月11日,《人民日报》4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1日,《人民日报》4版“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栏目图片新闻,报道了都昌县鄱阳湖南溪圩堤,干部群众坚守圩堤,装运砂石袋,确保堤防安全度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在江西省都昌县鄱阳湖南溪圩堤,干部群众坚守圩堤,装运砂石袋,确保堤防安全度汛。傅建斌 摄(影像中国)

7月12日,《人民日报》1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2日,《人民日报》1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栏目稿件《江西推进生态与文旅深度融合》,其中报道了武宁县成功交易“罗坪七里坑水资源+集体建设用地”资产包,拓宽“两山”双向转化路径,带动产业发展促增收。

内容摘要

绿水青山是资源,也是资产。今年6月,九江市武宁县的“罗坪七里坑水资源+集体建设用地”资产包,通过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自然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实现成交,由一家企业以367万元成功竞得。该企业将按照出让合同要求,打造生态水上漂流项目,不仅可以为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增加直接收入,还有可能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

7月12日,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

 央媒看九江 | 近期,多家央媒关注报道九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央媒看九江 | 近期,多家央媒关注报道九江

7月12日,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报道: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各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守土尽责、冲锋在前,全力奋战在救灾抢险一线。其中有录音:当前,江西长江沿线及临近鄱阳湖地区水位仍处于高位缓退状态,全面退出警戒水位还需要较长时间。各地党员干部坚守一线,积极做好巡堤查险工作。在共青城市,不少个体户党员主动请缨,曾在2017年为巡堤人员送去开水而得名的“开水哥”胡国盛也是其中之一……

7月13日,《光明日报》头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3日,《光明日报》头版“中国好手艺”栏目单条稿件《瑞昌竹编》,报道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瑞昌竹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田先敏,讲述瑞昌竹编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传承保护。

【中国好手艺104】

瑞昌竹编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瑞昌竹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田先敏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李玉兰 王洋

“竹刀拿得起,不怕没柴米。”江西瑞昌的篾匠,曾是乡间令人羡慕的行当。

说起竹子,瑞昌人自豪,当地商周古铜矿冶炼遗址中曾完整出土过运送矿石的竹筐。篾匠们口口相传,是唐代诗人元结把竹子“编出花”的——他来瑞昌瀼溪隐居,感念村民接纳,便悬壶济世,常上山采药,所编织背篓格外精巧好用。一来二去,这细腻竹编技艺便流传开来……

经过一代代能工巧匠的探索,大凡日用的床、桌、椅、凳、橱柜、簸箕、凉席等,在指尖翻飞中,立马就能成器。

篾匠的巧劲全在手上。选两三年生毛竹,举起篾刀,趁势破竹,“哗啦”一声,一剖为二,再剖成四,二四得八,破成十六片……每片又分为八层。接着,不同大小篾条放在刮刀上,左手拿竹片压住,右手往后拉,“滋滋滋”刮篾——篾丝细如发丝,韧性十足;篾片宽如手指,薄厚均匀。

竹篾编织的常用技法有:人字编,经纬篾“挑二压二”或“挑三压三”,组成“人”字图案,多用于竹席、竹匾、茶盘;螺旋编,旋转而上经纬编织,呈圆形中空状,多制作鸡笼、蝈蝈笼;多角眼,多根竹篾组合成五角星、六角眼和八角眼等图案,像六角眼就多用在竹编斗笠上。

前些年,学竹编的人少了。我意识到,手艺闭门传承可不行,就尝试开门——去社区和学校授课。不到十年,我多了几十个新弟子!

7月15日,《人民日报》12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5日,《人民日报》12版稿件《冒雨巡查 排除隐患》,其中报道了自今年汛期以来,瑞昌市对275处文保单位(一般文物点)开展全面巡护,抓紧抓实汛期文物安全工作。

内容摘要

同样面对汛期挑战的,还有江西省瑞昌市肇陈镇建坪村。从6月中旬开始,这里遭遇持续半个多月的强降雨,这让文保员黄龙茂的心始终悬着。建坪村中有一座始建于南宋的古祠堂,这里还是建坪鄂赣边区大会会址,2012年该会址被评为瑞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月2日,黄龙茂一大早冒着大雨直奔会址,和赶来的党员志愿者、网格员一起清杂、疏沟。忙碌了一上午,他们完成了围挡、排水、防渗等措施。由于水渠畅通,会址内外的积水快速消退。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有责任把它守护好。”黄龙茂说。据了解,自今年汛期以来,瑞昌市对275处文保单位(一般文物点)开展全面巡护。截至目前,全市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安全无虞。

九江发布官方视频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源:九江e媒

编辑:李芳复审:夏莹审签:凌群峰

出品: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九江日报社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九江新闻网

编辑热线:0792-855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