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设定在东南亚的华语犯罪悬疑电影层出不穷,在故事模式和视听风格的调性上已经形成了同质化的套路。

家庭暴力、校园霸凌、亲子复仇是剧情常见元素,阴郁潮湿的雨天、黑暗微光的内景光影、溅满鲜血的面孔是标配视觉动机。

在柯文利新作《默杀》中,这些元素都能找到,然而相比一众同质的东南亚背景华语犯罪片,《默杀》依旧与众不同。

截止发文时间,《默杀》全国票房已经逼近十亿大关,可谓为今年暑期档烧起了“第一把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是对女生校园霸凌残酷程度的正面展现。

校园霸凌成为网络热点始于2000年代中后期。当时越来越多的霸凌者拍下霸凌过程,将视频上传网络。早期流传的校园霸凌视频有一个显著特征——以中学女生为主力军。霸凌手段之残忍、学生做派之社会化、受害者创伤之深,让人首次意识到校园霸凌的严重性和广泛性。

此后十多年中,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霸凌视频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而女生霸凌视频依旧占据主体,传播力和影响力也更深远。

然而,鲜少有华语电影敢于展现女生霸凌的残酷性,《默杀》弥补了这一空缺。霸凌在片中是影响人物的核心事件,是影响人物命运和后续案情的根源。电影中的两场霸凌戏也都展现出挑战感官、冲击心灵的破坏力。

影片初始,女生小团体霸凌哑巴女主小彤。她们用胶水将小彤如耶稣受难般粘在墙上,在她身上糊上泥巴,最后又用胶水封死她的嘴。影片中后段,霸凌者们为小彤的好友、智障女生惠君戴上“荆棘王冠”。尖刺刺入她的头皮,鲜血环流。接着霸凌者又剪断惠君头发,将断发泡进水中做成“发菜汤”,连水带发强行灌入惠君嘴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场霸凌戏看似极端,实际相比网络常见的真实霸凌视频并无夸大。 年轻女演员们的表演也准确到位,无论霸凌者的癫狂狰狞还是受害者的心灵创伤,都令人背脊发凉,感同身受。

片中案件发生在2006年,正是女生校园霸凌视频在中国网络初兴起之时。

因此,《默杀》中的霸凌元素并非只是娱乐噱头,更展现出悬疑犯罪片少有的社会反思态度。

敢于直面校园霸凌的黑暗真相,反思霸凌造成的恶性影响,这是本片超越同类作品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默杀》的另一个亮点是叙事的顺畅清晰。柯汶利在成名作《误杀》中已经展现出他对悬疑故事的掌控力,本片多人物多重动机的设定比《误杀》信息量更大,层次更复杂。

充足的信息量和人物背景故事确实是优秀悬疑电影的必要条件,然而如何将复杂故事讲得既悬念迭起,又清楚明白,也是对导演叙事能力的挑战。

《默杀》首先做到了从始至终持续推进情节发展。每一场戏都能揭示出围绕关键谜团的新信息。人物情感刻画无论多浓墨重彩,也都能与情节发展紧密结合。

除去结尾,全片很少有场景需要停下情节推进,单纯用来交待信息、渲染感情、雕琢人物。重要信息和人物塑造与主线递进水乳交融,情节的渐进与人物的深化互为因果,这是一部高水平悬疑片的必备素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保持情节顺畅推进的同时,影片的叙事层次也足够清楚,懂得在最合适的时间点展现出最适量最恰当的信息。

剧作以几个关键反转为坐标点,将整个故事划分为几个大谜团:谁杀了实施霸凌的女生团体?小彤为何失踪?李涵是一个暴力母亲吗?林在福的背景有何蹊跷?

这些谜团在不同段落中先后引领故事发展,相互之间的累积勾连逐渐丰富,碎片汇集成全貌,勾勒出每名角色的心路历程。

以悬念为起点、以人物为落点是《默杀》叙事的内在核心。结尾真相揭示时,之前埋下的伏笔逐一复盘,人物动机清晰明了。

对人物内心的理解引领观众还原出来龙去脉,逻辑的清晰化又强化了观众对人物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默杀》的情节和人物实现了融合,但人物刻画还是显出些许悬浮感。每个人的犯罪动机和情感动因从逻辑上都能说通,但呈现过于粗枝大叶,欠缺细腻自然的雕琢。

这导致偏重揭示人性、挖掘人物感情的部分场景目的性过于明显,尾声的煽情有些过犹不及。

然而归根结底,《默杀》是一部硬核悬疑犯罪片,人物动机和心路历程都是在为情节的悬念性、严谨性和曲折度服务。

从这点来说,能做到抽丝剥茧、跌宕起伏,也能直面中国女生校园霸凌的残酷,已经足够合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