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沿线26个传统古村落,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吃上旅游饭

一条天路,带火一条旅游经济带

群山、密林、村落、梯田……7月6日,记者驾车行进在井陉太行天路上,山水美景尽收眼底。这条路,犹如一条飘动的丝带,串起沿线26个传统古村落,以及多个革命历史遗迹,同时也将发展的机遇带进深山。

2019年,60.4公里的井陉太行天路全线贯通,一度成为骑行爱好者打卡的网红路。此后,这条路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热度持续不减。

天路连古村,织就好光景。依托这条路,井陉县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整体发展”为引擎,结合各村落资源禀赋,分类保护利用,打造“有文化、有故事”的特色旅游片区,不断促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和传统村落的整体发展。去年,“井陉太行天路古村落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60.4公里的井陉太行天路全线贯通,一度成为骑行爱好者打卡的网红路。记者李巍 摄

早晨8:00

天路“山货大集”人声鼎沸

7月6日,周六。早上8时,井陉县狼窝村村民刘淑霞准时来到天路“山货大集”上。

“山货大集”设在高家坡村村口的这段天路上。这是从井陉西柏山村进入太行天路后,第一个较大的停车点。

“今天是周末,大集上游客多,比平常卖得好。”说话间,刘淑霞已将货品摆上货架。笤帚、灯笼、葫芦挂件、健康锤……20多种小物件,都是用高粱苗手工编制而成,上面还精心地拴着鲜艳的中国结。

此时,来自周边村里的老乡们,已经支好了摊儿。饸饹、手擀面等乡土美食香气扑鼻,小米、花椒、粉条等土特产琳琅满目。

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在这里停下来。“这个炊帚不错,给我拿一个。”“高粱苗做的葫芦挂件,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也要一个。”不一会儿,刘淑霞的摊位前就围满了人。她告诉记者,最多的一天,她卖了1200多元。

农民刘淑霞,还有一个身份——河北秋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主管。这家公司,因天路而生。

距“山货大集”不远的高家坡村石韵公园里,有秋辉公司的展厅,高粱苗编制的上百种手工艺品在这里集中展示。公司负责人梁东海是狼窝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这个文创项目去年11月落地。他们在附近的于家村租地,种了300亩高粱,组织80多名农民学习编制技术。“老乡们拿的都是计件工资,干得熟练的话,一天收入300元不成问题。”

“现在,天路‘山货大集’是我们村的金字招牌。”高家坡村党支部书记高丽军说,过去高家坡村基础差、底子薄。有了太行天路,村子仿佛一夜之间从穷山沟里“拉”了出来。以前不起眼的红薯、萝卜、玉米面等,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抢手货。

太行天路通车后,高家坡村在村里建了130亩采摘园,除了吸引游客前去观光采摘外,采摘园里的水果蔬菜还能供应“山货大集”。高丽军说,春季他们在大集上卖野菜,夏季卖桃,秋季卖柿子,冬季卖红薯和粉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土特产供应。”

中午12:00

大梁江村农家院迎来新客人

一路看山听水,一路访古探幽。

7月6日,来自黑龙江的游客“卤蛋”沿着太行天路驾车来到大梁江村。“卤蛋”是她的网名,她将用这个名字注册自媒体账号,以井陉传统古村落为主题,把系列短视频发到网上去。

大梁江村,是她此行的第一站。村口,一株古树见证着古村历史。据考证,这株老槐树植于唐代,树龄已超千年。千年过去,它依然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村庄隐藏在群山环抱中。山坡上,石头房子高低错落,层层掩映。大梁江村拥有162座明清古民居,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非常惊艳,不虚此行!”“卤蛋”拿着手机,一直拍个不停。

中午12时,“卤蛋”走进村口梁福庆家的农家院。柴火灶上,大锅菜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一旁的桌子上,拌野菜、炖土鸡等地道的农家饭,香得让人直咽口水。

“天路一通车,我的农家乐就开了张。”梁福庆说,太行天路成为网红路后,外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小院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好,每年收入两三万元不成问题。

小院里,两棵大树结满了果实。一棵是苹果树,一棵是杏树,都是有30多年树龄的老树。树荫遮满了整个院子,游客享受着夏日难得的清凉。

“目前,我们村里已经开了7个农家院。”大梁江村党支部书记梁顺义说,村里有油坊、酒坊等古法技艺作坊,游客们对这些传统手艺特别感兴趣,“我们正在修缮这些老作坊,在展示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游客的体验。”

“不走了,我打算在大梁江村多住几天。”“卤蛋”说,光大梁江村这一个村子,就能做出很多条短视频来。

晚上20:00

吕家村民宿的灯光接连亮起

夏日的夜晚,总是来得晚一些。

夜色,像一块宽大无比的幕布,悄悄拉开,罩住了山川、乡野。晚上20时,随着夜幕降临,吕家村的百盏路灯接连亮起,依山而建的石头房子一一被灯光照亮。眼前的小山村流光溢彩,犹如披上了一件华丽的盛装。

一座石头窑洞改造成的咖啡馆里,有人在捧着书沉思。半山腰的观山餐厅里,食客品尝着当地野菜做成的精致菜肴。

“吕家村,四面环山,位置偏僻,是地地道道的‘吕家’村。”村党支部书记吕军说,“你可能想象不到,我们村常住户不到50户,冬季常住人口只有80人左右,除一户外迁户外,其余全部为吕姓。”

闭塞,在太行天路修通的那一刻,被打破。

在一处石头砌成的小院里,民宿经营者白莹莹正在电脑前处理订单。在吕家村,白莹莹经营着7个民宿小院。她给自己的小院起了个非常女性化的名字“她的院儿”。“基本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客房都会订满。来这儿的游客,不少都是回头客,他们就是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发发呆。”白莹莹说。

白莹莹是石家庄市人,太行天路刚开通的时候,通过朋友的微信知道了吕家村,于是在这里投资开起了民宿,成为一名“创客”。最初,她先租了3个院子,没想到经营状况不错,后来扩大规模,陆续又租下4个院子。

吕军告诉记者,目前在吕家村,共运营着21个民宿小院,还有10个小院也将在今年国庆节前开张。“归巢”“造物”“燕子小院”“她的院儿”……不同的民宿品牌,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民宿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就地取材,保持着古村落的原始韵味。

开民宿,对“创客”们来说,有了可观的投资回报;对赋闲在家的村民来说,多了一个“饭碗”。

吕家村村民梁巧梅,今年60岁,在“她的院儿”里做管家已有两年时间。“我真没想到,已经是这个年纪了,还能在家门口挣到钱。”梁巧梅说,作为民宿的管家,她每月能拿到保底工资2100元,再加上其他奖励和补助,月收入能超过3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6日,井陉县吕家村村民梁巧梅在民宿“她的院儿”里打扫卫生。她在这家民宿里做管家已经有两年时间。 记者李巍 摄

太行天路,不仅是一条旅游路,更是一条致富路。

依托这条路,井陉县着力打造太行天路旅游经济带,提升吕家村、于家石头村等中国传统村落档次,提高路衍经济发展能力,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传统村落的特色民宿、“山货大集”的绿色果蔬、风情商街的陶瓷卖场、旅游驿站的区域品牌产品……2023年,井陉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7年的1.21万元提高到1.96万元,越来越多的农民不用走出深山,也吃上了旅游饭。

来源|河北日报记者 李巍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问题留言 我们竭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