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批珍贵的老照片,记录的是新中国第一个十年的真实面貌。

照片中有农民、工人、文工团、运动员,也有大学生、小学生、幼儿园孩子和人民教师。

看完后,你会发现,那时候的人,不管年龄多大,不管什么职业,个个精神矍铄,笑容满面,非常开心。

1、1951年,五一劳动节,天安门运动方队

这张庆五一的照片,拍摄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画面中呈现的是年轻姑娘们组成的运动方队。

瞧,这就是时代的力量,照片中的年轻女孩,刚劲有力,有的手握旗帜,有的挥舞臂膀。她们的脸上或许没有昂贵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却是那么的美丽动人!

2、1951年,建设工地,热火朝天的工人们

这张真实记录工人生活的照片,拍摄于内蒙古的巴彦卓尔地区,照片中的工人们用力地挥舞工具,正在修建水闸。

看惯了现在的机动化设备,三天修好一座桥的“中国速度”,再回首看看那个年代的“纯手工”体力活,由衷地赞叹那个时代的工人们真不容易。但他们却无怨无悔,满脸笑容。

3、1952年,农忙过后,田间地头的文工队

这张文工队下乡表演的照片,拍摄于天津市宁河农场,展现了农忙之余的精神文化生活。

大家都知道,那个时代,没什么消遣和娱乐,所以文工团的作用非常大。她们不是现在的流量明星,没有什么包装成分,没有巨额的演出费,有的只是一腔热情。

4、1955年,清华大学,朴实无华的征兵海报

这张由简笔画描绘的征兵海报,画着人民子弟兵和老百姓互相挥手致意,又或者是送别入伍的场景。

画面上,十个大字格外瞩目——解放区光荣地自愿参军!在那个年代,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是一件无上荣光的事情,大家看过《长津湖》也一定会感受到那种报效祖国的热情。

5、1950年代,征兵现场,青年们争先恐后

这张照片拍摄于某所大学的招兵现场,可以看到,大学生们踊跃向前,抢着到前面报名。

在那个热情似火的年代,所有的七尺男儿,都有一颗精忠报国的心,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新生的政权,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守护国家的安宁和未来。

6、1950年代,单位后院,培训“电影放映员”

这张照片拍摄于一家单位后院,篮球场上挂着白色的电影荧幕,一群年轻人正在接受专业老师傅的培训,准备担任“电影放映员”。

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连收音机也没普及。看一场露天电影,就是当时大部分老百姓最开心的娱乐活动。如果村里来了放映队,那可真是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7、1950年代,田间大树下,老爷爷看连环画

这张照片拍摄于一个乡间的路边大树下,老爷爷光着脚,第一次看到连环画这种新鲜的东西,一边叼着烟斗,一边翻看,津津有味。

在那个物质贫乏、教育贫瘠的年代,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连环画,成为当时农民、工人学习文化的重要读物。

8、1956年,小学校园,老师和学生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沈阳市的一个小学校园,笑容满面和蔼可亲的老师,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像是在玩什么有意思的游戏。看到这位满脸皱纹的人民教师,你会想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吗?

9、1958年,人民公社食堂,一家五口吃饭

这张照片拍摄于河北的一间公社食堂中,大家按照家庭成员吃饭,一家人坐一桌。

照片中的一家五口,饭菜还是比较丰盛的,小姑娘回头望向镜头,嘴巴也没停下来。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共享时代”。

10、1959年,湖北武汉,幼儿园的小朋友

这张照片拍摄于湖北省武汉市,某所幼儿园的门口。排成2排的小朋友们正在跟着老师学唱歌,一边唱一边拍手打节拍。

可以看出,当时幼儿园的条件还不是很好,孩子们穿的也非常朴素,但是大家却非常开心,充实。

通过这些记录真实的老照片,我们仿佛能回到那个朴实无华的50年代,感受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真实。

如今,社会进步了,生活条件提升了,但是大家好像没有50年代那么开心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