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装满可食用冰块的透明塑料冰杯,让不少消费者在今年夏天体验到了DIY冰饮的快乐。

果汁、酒、咖啡、牛奶、气泡水,只要你喜欢都可以将其与冰杯结合。葡萄汁、气泡水和冰杯搭配,一杯“葡萄冷萃”就做好了。

然而冰杯本身却并不便宜。一个冰杯的组成是180g的冰+一个塑料密封杯,这个组合在便利店里要卖3.5元,相当于一瓶可乐的价钱。按成本核算,三块钱你应该能买到的不是一杯冰块而是一堆冰块。但今天,3.5的冰杯却有不少消费者为其买单。

夏天似乎是一个“刺客”频出的季节。去岁好不容易送走“雪糕刺客”,今年又杀来了“冰杯刺客”。

自制冰饮成夏日时尚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制冰饮成夏日时尚单品

冰杯越卖越好,“是谁在买3.5元一杯的冰杯”顺势登上热搜。

冰杯的流行,并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制作出清凉解暑的夏日冰饮。通过冰杯的制饮过程,消费者收获的是DIY自己喜欢的饮料的快乐。

从实用性角度来看,便利店的冰杯提供了一种即时可得的冷却方式。省略了繁琐的制冰程序,消费者只需在便利店便可轻松购得,加入自己喜爱的饮品后迅速制成清凉爽口的冷饮。对于冰杯爱好者而言,3.5元买的不只是降温解暑,还有一条高质量的朋友圈。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饮品DIY话题一直居高不下,自制冰杯饮品自然而然成为了今夏新的焦点。无论是搭配咖啡、茶饮、牛奶,还是果汁、鸡尾酒、金酒,冰杯都能与之完美融合,不少网友将自己的DIY的冰杯饮品分享到社交平台上,推动了全网“冰杯”热。

小红书上使用冰杯自制冰饮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红书上使用冰杯自制冰饮的做法

抛开现实的需求之外,冰杯的制作过程让消费者有了仪式感和参与感。此外,冰杯的外形搭配各种颜色的饮品,拿在手中十分吸睛,这种自制的时尚单品简单易得,便利店的广泛布局和便捷服务也为冰杯的流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线下便利店上架的冰杯,通过不同的价格和口味,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投融界研究院记者在一家全家便利店看到,店内一共上架了四个品牌的冰杯。最常见的是食用冰杯和食用冰球杯,价格为3.5元和8.9元;还有一种是大包装的“食用冰袋”,8.8元一包。除了原味冰杯,8.8元/杯的鸭屎香冻柠茶冰和6.8元/杯的茉莉花茶风味冰,也颇受欢迎。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冰杯的回头客。有网友表示,在办公室里用冰杯尝试了两次自制冰拿铁之后不再复购,选择了网购的冰格满足制冰需求。“冰杯一次就要3.5,买三次冰杯就够买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冰格了。”

“小冰杯”撬动630亿元“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冰杯”撬动630亿元“大市场”

冰杯生意的火爆,让更多入局者闻风而来。

在天眼查上搜索“制冰”,显示出来的目前相关企业已突破1.1万家,与“冰杯”相关联的专利、企业信息等搜索约有上百条。

“冰杯+”成为了今年盒马力拓的新品之一,去年热销款是咖啡冰杯,今年又新增了百香果、葡萄等各类含果汁冰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DIY搭配选择。冰杯的品类拓展是盒马布局冰品消费市场的重要一环。

除了便利店和盒马这样的商超之外,冰杯还吸引了蜜雪冰城、农夫山泉等众多知名企业入局。蜜雪冰城日前悄然上线了冰杯产品,一大杯冰块只要1元,刷新市场最低价。农夫山泉冰杯则主打品牌溢价,跟便利店冰杯同样售价3.5元。

随着更多大企业的涌入,冰杯行业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盈利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据投融界研究院观察,国内市场冰杯消费增长空间很大。相关预测数据显示,我国冰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630亿元。日韩冰杯销量为国内市场规模提供了参考坐标:日本便利店一次性冰杯的年消费量高达25.7亿杯,比瓶装水卖得都要好。在韩国,冰杯同样是便利店销冠产品。

上游冰块厂家同样感受到了冰杯市场的旺盛需求。

上海的一家冰块工厂,是罗森便利店的冰杯供货商之一。据厂商负责人老陆介绍,冰杯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好,现在用户对冰杯的接受度大大提高,这一点直接反应在了产能和销量上。现在他们公司的两个工厂现在都在紧锣密鼓地安排增加机器,扩大产能。去年他们一天冰块产能是25吨,今年一天产能30吨,并且能全部销售完,不留库存。

老陆称,冰杯的整个销售期是8个月的时间,算下来差不多有7000多吨。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州。他们公司除了为便利店供货,也为乐乐茶、桂源铺、老娘舅等奶茶餐饮店提供袋装冰块,还为一些冰块品牌做贴牌代工。

而市面上的冰杯质量之所以参差不齐,区别主要在杯子上。据投融界研究院了解,很多品牌的冰杯,杯子都是自行采购第三方的。质量差的杯子,在冰柜里直接就冻裂了。制冰技术上,农夫山泉过滤3遍水,有的工厂还会过滤更多次,只有一点杂质都没有的水,才能做出透明的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冰杯的定价,除了制冰过程和杯子包装,还受运费的影响。冰杯的成本平均不超过1元,三四块钱的冰杯主要是贵在运费上,运输过程需全程制冷。

一名经销商透露,一家生意好的冰杯供应商,一个夏天仅便利店渠道就能贡献高达5000万元的销售额。几家知名冰杯工厂的年销量叠加起来,或能高达数亿杯。

但这并不能代表冰杯就是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

首先,自制冰饮的天花板并不高,冰杯到底能流行一时还是能做长久生意,未来的可持续性依旧存疑。一位蜜雪冰城的加盟商表示,消费降级时代,冰杯火爆的本质在“杯”不在“冰”。一瓶可乐+冰杯,成本不到6元,远低于麦当劳或肯德基9-12元的可乐。流行风潮上,年轻人注重的是DIY的仪式感。然而这股“流行风潮”何时会吹走,我们却不得而知。

其次,纯水冰杯拉高客单价很难,4元已经是天花板。一旦超过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大家可能就会转头去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

最后,冰杯的保质期通常为一年。冰极限经销商表示,卖不出去的冰杯,最后会被销毁。

结语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今年,冰杯成为火起来的细分赛道。随着头部企业介入,对于冰杯热度的提升有一定的价值。冰杯行业涌现新入局者,行业也有望迎来百花齐放的周期,“从整体来看,冰杯的花样、款式和口味将更加丰富多元。当竞争格局呈现,价格这一块,应该还有回落的空间。”

在投融界研究院看来,冰杯的流行是一股季节性的时尚风潮,大小厂商同台竞争,市场格局已经相对固化和稳定。新的入局者,除非拿出更低廉的价格或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冰杯品类,才有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可能。

参考资料

⑴《冰杯带火DIY消费,这个趋势会左右品牌吗?》

⑵《冰杯成本不足1元,商家暴利“割韭菜”?》

⑶《1元冰杯突然爆火!这个新晋“省钱顶流”到底是刺客还是潮流?》

⑷《便利店今夏冰杯卖爆!年轻人追捧,巨头入局,这是一门好生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