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落后苏州”“苏锡无常”之说近年来不绝于耳。时常有人略作惋惜之态痛陈:以前无锡叫“小上海”的。但是鲜有人知上海也叫过“小苏州”啊!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或暂时遇到发展瓶颈、或受到政策大环境等因素影响错失发展机遇,可以说“走了一些弯路”,不过,我们应正确的面对现实,如何找出解决之道,而不是诘难“无锡到底还能不能追上苏州?”“苏锡常要变成苏锡通(南通)吗?”!
“苏锡常”自古都是分不开的。3000多年前,西周王室泰伯在无锡建句(gou)吴(又作“勾吴”),600年后吴才迁都苏州,吴始于无锡。常州设州时府治驻地本在常熟,因常熟而得名常州,常州府治后迁回武进,武进之名则得自东吴孙权,表达了三国时期一代豪雄“以武而进”一统天下的理想。秦至清,无锡大部分时间隶属于常州府。
“城市圈”前几期的主角是无锡“小城”江阴和宜兴,本期C位让道“大城”无锡。
一、无锡“总算没变成东北那样”?
2023年,无锡市GDP为15456.19亿元,位列江苏第3、全国第14。人均GDP更高达20.63万元,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不过,给人总体感觉就是,无锡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有些“落后于人”。事实上也是,无锡近年的经济增速相对疲软,而且“无锡的地位在省内也相对在下降”,这个可能对无锡人来讲是一个不太容易接受的事实。
不可否认,无锡曾“风光无限好”。1984年,无锡郊区黄巷乡,成为江苏首个“亿元乡”。1987年,无锡惠山西塘村,成为江苏首个“亿元村”,而与之齐名的华西村,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由此,无锡影响力一度超过了苏州、常州,居苏锡常之首。
而在1990年至2000年这10年间,无锡、苏州经济差别也不是很大,改革开放后都在搞乡镇企业主导的“苏南模式”,那时常州也很不错。
事实上,无锡“不尽如人意”的分水岭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上海大量的外资引进,总部在上海,工厂在苏州工业园区,供应商在昆山、太仓等苏州下辖的县市。而且,同期并随着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建立,苏州就从这时起GDP开始猛增。
基于此,就有人归因为是“无锡的几任领导战略眼光不如苏州的话事人”,当初“丢了”新加坡工业园区的项目。“苏州整体起飞,也就是园区项目落地以后,同时加入WTO适合苏州的外贸发展”。
彼时新加坡工业园区为何选址苏州,而没有选址无锡?各类谣言太多,在陈焕友(时任江苏省省长)的回忆录中,能看出工业园区的选择就是无锡和苏州,而且是首选无锡,苏州顺带,毕竟那个时候的无锡的工业规模力压群雄,蜚声内外。而当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被苏州市长章新胜流利的英语和深远的眼光征服的时候,便注定了这个城市将赶上一个脱胎换骨的发展机遇。
无锡“停滞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之前引以为傲的乡镇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利润微薄,很少有完成产业升级的。并且,无锡曾是全国重要工业城市,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后,大量化工企业陆续关停或外迁,这种断臂式的发展方式,带来的最直观影响就是连续多年GDP增速的下滑,甚至部分经济指标全省垫底。直至2014年被南京超过,排名下滑至省内第3位。后面转为发展集成电路、光伏等高新产业,加上恢复部分工业才使无锡经济慢慢有所起色。不过,“痛定思痛”后,太湖和无锡的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但是,也有人试从不同角度来解析“无锡落后”的原因——“这几十年时间无锡走的是一条平滑的向下抛物线,本质上无锡和东北那些老工业城市一回事,只不过因为机缘巧合没有断崖式下跌而已。”知乎@我赶时间 发文分析认为,改开后中国实际上走上了“大国大城”的发展道路,一线城市越发的重要,而无锡这种“次级工业中心”的地位会越发的尴尬,吸引不到好的资源。而上海不但是一线,甚至于其工业溢出到临近的苏州,能让苏州吃的盆满钵满,让工业时代早期落后的苏州一跃而起成为最强地级市。而无锡尴尬在不但“次级工业中心”的身份带不来什么资源,连当“附庸”都没苏州方便,处于“想当附庸而不得”的阶段。无锡所做的只有坚持,“区位虽然比不了苏州但还行,靠着工业底子厚硬撑,总算没变成东北那样”。
无锡除了“错失新加坡工业园区”外,还“错失了计划单列市”。据上述知乎@我赶时间 文章透露,“中国经济的行政色彩一直很强”,无锡虽然发展早工业强,但是政治地位一直不高,这是致命缺陷,苏州也有这个缺陷,但是苏州通过靠近上海以及江苏省“开小灶”部分弥补了这个缺陷,而无锡没有办法弥补。无锡也曾经有过一个机会,上世纪80年代末计划单列市的时候,无锡曾经是江苏计划单列市的候选,但是江苏放弃了计划单列市,选择建设苏州工业园去蹭上海的外溢红利。原因很简单,“无锡成了计划单列市江苏分不到好处,而靠着地理位置搞工业园区收益是江苏省的,于是历史就这么走了!”
除却上述“重要战略决策”不为人左右外,无锡近年来的营商环境等也不如苏州。例如,2019年9月到10月份,无锡先后发生9·28特大交通事故、10·10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10·13无锡小吃店燃气爆炸事故等,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并且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自从无锡尚德破产清算后,无锡仿佛“丢了魂”,“整个城市丧失了一股向上的进取心,整个城市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气氛”。
提到无锡“尚德”,不得不说说始作俑者时任无锡市委书记的杨卫泽。2015年,杨卫泽在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任上落马。
在担任无锡市委书记时,杨卫泽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和物联网产业,扶持了无锡尚德等一些著名公司,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也落户在无锡。杨卫泽在无锡力推“530人才计划”,即“5年内引进不少于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人才来无锡创业”,由政府财政出资建各种科技孵化器。曾有无锡官员称,杨卫泽此举几乎“掏空了无锡财政”。
2012年2月,杨卫泽在央视《对话》节目中说,“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引进3000个人,就算给一个人200万,也就是60个亿。在这里面不要说300个,只要有一个像施正荣的尚德这样的企业,我这60个亿就回来了。”坊间传言,杨卫泽曾亲自出马,帮遇到困境的无锡尚德贷到30亿元。2013年,无锡尚德破产清算。彼时,杨卫泽已离开无锡。
2011年3月,担任无锡市委书记6年多的杨卫泽被调往省会南京,出任南京市委书记。4月,无锡市市长毛小平接替杨卫泽的职务,任无锡市委书记。然而,到2011年12月,毛小平便被免去职务。2012年初,毛小平因“通奸”落马,时年55岁的毛小平是江苏政坛“最短命”的省辖市市委书记。毛小平在无锡任职超过11年,减去8年多的无锡市长任期、2年的常务副市长任期,他在无锡市委书记任上仅呆了8个月时间。
无锡“声名未远扬”,也有人认为其“重商轻文化”,宣传不到位。知乎@Aufee 举例称,多少部日本动画,片尾字幕一看动画部分无锡某公司负责的,这么搞了很多年,谁见过无锡的原创动画原创IP?这跟代工100块的国外品牌牛仔裤,国人就赚了几块钱一样。是赚到钱了,但是也是被割韭菜。不是说“制造”不好,搞了那么多年,总是要往“智造”上发展啊,现在看来,远远不够。比如“打太湖牌”,对比隔壁苏州,文化牌打的响当当。出了个唐伯虎,大做文章,无锡没知名画家?无锡不但有元代大家倪瓒,还有顾恺之这种祖师爷级别的。“锄禾日当午”作者是无锡人,诗句世人皆知,“无锡”没人知道……
概而言之,“无锡近年发展疲软”,因她的政治地位不够,面积小人口少,后续没有相应的政策、底蕴支撑她的经济地位;新加坡工业园主动找上门,“无锡不热心”,最后被苏州抢走;无锡花了好几千亿扶持尚德,但是最后尚德倒了;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又把工业企业“清理”或外迁;重仓物联网,但是还没到产业爆发的点;以至于还出了“周老虎”,“主政的领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早点调走”,又耽误好几年。
不过,话又说回来,无锡的发展也并非停滞不前,只是相对于苏州等一线城市而言增速较缓慢。尽管无锡与苏州的差距逐渐拉大,但是其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无锡在近几年通过创新、转型和升级,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无锡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无锡该“撤市并区”还是“协同发展”?
近些年,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了决定城市发展命运的关键。苏州在此时展现出了更为敏锐的洞察力和决断力。苏州前瞻性地布局了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在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的建设上,引入了大量外资高科技企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同时,苏州还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构建了创新生态体系。
无锡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略显迟缓”。虽然也在物联网、新能源等领域进行了布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无锡的传统产业比重仍然较大,转型升级的深度和广度不如苏州。无锡在新兴产业的培育、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高端人才的引进等方面,步伐没有苏州那么坚定和快速。
在“融入上海”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苏州这些年在接轨上海、融入上海方面有非常多的举措,理念也非常先进,相对来说无锡在溢出效应的接收方面没有苏州有优势。
当然,无锡和上海的联系不及苏州首先有客观的因素,就是地理区位条件的限制,但是也有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在整个上海大都市圈格局中,对接上海的过程中苏州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无锡更积极,比如当时上海自贸区政策出台,苏州的昆山,作为吸引外资的一个高地,她就提出来欢迎外资到我们这来,只要上海自贸区有的政策我们都可以给到你,甚至我们还可以更有更加优惠的、更好的环境来吸引外资。只要上海出台了一个政策,可能苏州马上就开始应对了,无锡在这方面就稍微慢了一点。
“苏州是大家闺秀,无锡是乡下地主家的刁蛮女儿。”有人形象的将苏州无锡上述所作所为作个类比。
如今,无锡该如何破局?
“并区派”认为,无锡版图小,“如果未来不并区,那么和宁波青岛差距越来越大,赶超苏州更不可能,省内会被常州、南通慢慢赶超,逐渐变成普通地级市。毕竟,如果土地面积人口跟不上,其它的就更难了。”
该派阐明观点称,无锡“并区宜兴”,直接变成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区。目前无锡最大的问题是从“太湖眀珠”变成“太湖困县”。想连接上海中间被苏州隔断,想辐射安徽,更是有南京。导致无论政策、资金、项目都难办,并区宜兴,直接破局联通浙江、安徽,从“太湖困县”变成三省通衢之地。而且,这也符合目前规划,无论无锡市政府地址、太湖湾科创带打造,都很明确要“打太湖牌”,并区宜兴,湖岸线直接超越苏州,新的太湖明珠指日可待。
坊间流传,一直以来,无锡最大的梦想应该就是将江阴、宜兴“撤市设区”,并且一直为着这个梦想努力着。但是多年来,一直无法达成这个目标,江阴、宜兴为什么不能成为无锡的区?为什么无锡如此执着的要将江阴、宜兴撤市设区?知乎@无锡银行贷款李 发文认为,无锡GDP江苏第三,人均GDP第一,但是市区面积小,市区开发承载力已近极限,近年来无锡虽然稳步发展,但是无锡的区域地位、话语权却日薄西山,“无锡的危机感已经很重”,无锡迫切需要更多的土地,来进一步发展,实现“大无锡”的目标,而这唯一的方法和方向,只有将江阴、宜兴撤市设区。
江阴、宜兴“设区”的难点在哪里?上述该文认为,“无锡将江阴、宜兴撤市设区,目前天时地利人和几乎全部不占。”
从人和看,因为历史原因,江阴、宜兴民间,尤其是江阴,对于成为无锡的一个区,一直有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既有文化因素,也有经济因素,江阴、宜兴有着很强的地域和文化自豪感,无锡市区实力也并不能对江阴、宜兴形成绝对优势,从各方面,无锡均不能使江阴、宜兴信服。
从地利看,宜兴与无锡市区陆地不相连,这种怪异的区划,也使很多人质疑,就算宜兴成为了无锡的区,无锡能有多少能量可以带动宜兴发展?且在全国也找不到多少此类案例。而江阴呢?江阴城市重心在沿江,并呈东西走向,靠近无锡的江阴南部地区为不开发地区,江阴与无锡的融合,在地利上也存在很大的阻碍,虽然江阴现在提出了“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但是南部没有看到是主要方向。
从天时看,无锡错过了最佳撤市设区的机会,以前无锡能量、话语权比现在更强,并且撤市设区政策较宽松,而如今关于撤市设区的政策从严,也明确表示,不支持江阴、宜兴撤市设区,而是鼓励无锡与江阴、宜兴协同发展,实现无锡市域一体化。况且,江阴、宜兴,不管是哪个撤市设区,都是影响重大的,对苏南地缘经济格局都将产生颠覆性影响,因为江阴和宜兴都不是普通的百强县。即使江阴、宜兴撤市设区,对于江阴和宜兴的利弊依然需要认真思考,因为“锡澄宜”的情况与苏州吴江、常州金坛不一样。
现在,摆在无锡面前的道路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市域一体化”,这就引出“协同发展派”。该派认为,无锡“就是可能并不需要完全要把江阴、宜兴绑在无锡市区这么一棵大树上面”,让江阴、宜兴有更广泛的对外联系,避免对市中心的过度依赖。
而这,也是无锡目前正在做的,锡澄轨道S1开通、锡宜轨道S2开工,无锡市域一体化稳步推进。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江阴能够融入无锡还是有绝对好处的。就目前而言,江阴的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在其它地区都倡导高新产业的时代,江阴还以制造业为主。而无锡的电子产业在全国都是处于领先状态,也形成了相关高科技产业链,有无锡的助力,也能推动江阴本地的产业进行升级。
而无锡,几十年来一直都是靠铁路起家,如果能拥抱江阴,充分利用江阴沿江的区位优势,对无锡与其它城市的联系也将有一大步的提升。
另一边,当下的宜兴也在积极对接无锡的产业转移,共同利用太湖旅游生态等各类资源,打造太湖湾科创带等,把“太湖牌”做大做强。
当然,宏观背景下发展趋势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城市竞争,而是逐渐转向了区域协同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无锡和苏州、常州等“外部大城”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可以实现协同发展、共同繁荣。通过加强城市间的合作与联动,可以共同提升长三角地区的整体竞争力,为江苏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无锡东林书院领袖顾宪成所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名联,尽展家国责任;无锡人胡福明写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开思想先河。我们有理由相信,“太湖美”定能代代唱响无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