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摘要:

2024年6月4日,美国经济学家布拉德·W·塞瑟(Brad W. Setser)在《外交事务》发文指出,接受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去全球化”的假设将造成严重后果。尽管各国越来越多地采取了旨在加强自身抵御能力的经济政策,世界经济仍在不断演变,在一些关键方面变得更加全球化,而非更加去全球化,尤其是更加依赖中国的供应。

文章指出,如果决策者不承认全球化持续存在的程度,就会低估中美贸易更全面脱钩所带来的严重冲击。更根本的是,如果观察家们低估了世界经济仍然一体化的程度,他们就会低估那些会导致世界经济分裂的行动的代价,比如在台湾问题上发起冲突或美国单方面退出贸易。世界各国领导人必须采取措施增强本国经济韧性,但他们必须首先了解所采取的措施需要付出的真正代价。

图源:Foreign Affair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Foreign Affairs

*本文作者:

布拉德·W·塞瑟(Brad W. Setser)是美国经济学家。他曾在美国财政部任职经济学家,曾在鲁比尼全球经济监测中心(Roubini Global Economics Monitor)担任全球研究主管。

世界正在分裂成不同的集团,不仅在地缘政治上如此,在经济上也是如此。2020年,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欧文(Douglas Irwin)写道:“新冠大流行病正在推动世界经济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撤退。” 此后几年,如何应对这种所谓的“去全球化”一直是世界经济论坛会议的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主题为“在一个分裂的世界中合作”,2024年则是“建立信任的基本原则”。 图源:新华社

今年5月,《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描绘了一幅世界实际分裂成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的地图。

相关报道推测,去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必然趋势,认为“随着投资者对资产重新定价并将资本转向一个一体化程度较低的世界,去全球化趋势正在经济数据中显现出来”。

但是,“去全球化”这一假设实际上并不准确。

观察家们经常引用一些现象来证明去全球化仍在继续,如美国不愿建立新的自由贸易协议、世界贸易组织监督下的争端解决体系日渐衰弱、各国限制贸易的新措施层出不穷,以及短期和长期资本流动都从过去的峰值下降等。

新冠疫情无疑揭示了经济相互依存的风险,而俄罗斯自2022年以来利用其天然气管道影响七国集团对其入侵乌克兰的做法,以及七国集团为削弱俄罗斯经济而实施的诸多制裁,都体现出各国在跨越地缘政治鸿沟进行贸易时可能产生的脆弱性。

然而,仔细观察一下经济数据就会发现,尽管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采取了旨在加强自身抵御能力的政策,世界经济仍在不断演变,在一些关键方面变得更加全球化,而非更加去全球化,尤其是更加依赖中国的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全球化抗议者。图源:Wikimedia commons拍摄:Sam Fentress

在新冠期间,全球贸易激增,世界与中国的贸易不降反增。

新冠期间向货物贸易而非服务贸易的转变是贸易加速的部分原因。但是,对华贸易的增长也反映 了一个事实,即中国正在简单地生产产品,即高科技出口商品,如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及重要的电子和电池组件,而且其价格几乎无人能及。

2019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制造业盈余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上升了约一个百分点。目前,中国制造业盈余已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制造业强国德国和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全年,中国“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29.9%。

2016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当选后,世界经济正在去全球化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特朗普在言论中否定了二战后两党围绕自由贸易价值达成的共识。

他还做出了一些真正的政策转变: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收紧汽车贸易的原产地规则,并对中美之间约五分之三的贸易征收关税。

自2018年特朗普开征关税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持续下降,中国报告持有的美国国债和政府支持的机构债券也在下降。但这些指标并不能很好地衡量这两个经济体真正的相互联系。

在考虑美国大肆宣扬对中国产品征收双边关税的影响时,重要的是要超越显示从中国直接进口下降的美国数据,更多地关注来自中国自身的数据。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数据显示,中国与美国的直接贸易下降幅度要小得多,而中国对那些现在向美国出口更多产品的国家的出口却急剧上升。

国际清算银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和经济学家卡罗琳·弗罗因德( Caroline Freund)对特朗普关税的影响进行了仔细研究,发现双边关税最重要的影响是延长了供应链,而不是缩减了全球贸易总量或减少了美国对中国采购的关键投入的根本依赖。

现在,更多的中国零部件被运往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进行总装,运往墨西哥的则不太多。对中国的根本依赖虽并不明显,但也不小。

事实上,自特朗普征收关税以来,中国经济在世界贸易中的核心地位只增不减。

这里的数据常常被美国和欧洲的评论家们所忽视,但它们是明 确无误的。从2018年底到2023年底的五年间,中国制成品出口增长了40%,从2.5万亿美元增至3.5万亿美元,远高于2013年至2018年约15%的增幅。

虽然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几年里,中国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出口已再次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扣除零部件进口,中国制成品出口占GDP的比例从新冠疫情前的11%左右增至2022年的14%。

有预测称,这一增长将是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一次性激增,但这一预测并未得到证实。尽 管随着全球消费支出的减少,出口增长在2023年有所放缓,但现在已经恢复,2024年第一季度的出口量增长超过10%。中国的制造业盈余增长更为显著,从2018年占中国GDP6% 左右的低点上升到2023年惊人的10%。

美国政策制定者理所当然地担心,世界已经变得过于依赖中国的供应,尤其是在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方面。

在五月中旬的一次演讲中,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莱尔·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指出:“中国的工业能力及其在某些领域的出口现在如此之大,以至于会损害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投资的可行性。 市场需要可靠的需求信号,需要公平竞争,让最好的企业和技术能够在清洁能源和其他领域进行创新和投资。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中国在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领域的大规模投资是有效占领这些领域的有意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莱尔·布雷纳德此前表示,进入美国的墨西哥铝材中如含在中国、伊朗或俄罗斯冶炼的金属,将征收10%的关税。

然而,中国需要通过出口实现增长,这并不是全球化具有惊人韧性的唯一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企业避税。

制药公司行为方式的变化很能说明问题:现在,美国制药公司往往将有前途的新药的获利权出售给位于低税率地区的子公司。这些药品在国外生产,然后在美国高价出售。

因此,美国的大型制药公司和其他跨国公司现在几乎所有的利润都在国外赚取,只缴纳很少的国内企业所得税,甚至不纳税。这种特殊形式的全球化超越了制药业。美国跨国公司现在经常在海外生产,以便在离岸避税地记录巨额利润。

爱尔兰,而不是中国或印度,是迄今为止美国最大的药品出口国:2023年,美国从爱尔兰进口的药品数量是加拿大、中国、印度和墨西哥总数量的两倍。这一趋势远不止于药品。爱尔兰也是美国研发服务出口的最大全球市场。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是美国金融服务的最大出口市场,百慕大则是美国保险服务的主要国际供应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外国直接投资流动的恢复力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通过企业避税中心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动的稳步上升。

由于爱尔兰是唯一一个遵循欧洲严格的经济和国际收支数据披露标准的避税中心,这些举措使得企业避税更加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统计局(Eurostat)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爱尔兰的药品出口额为420亿欧元,是欧盟第三大药品出口国。

因此,我们很容易追踪到外国跨国公司在爱尔兰的利润是如何从10年前的每年约400亿美元飙升到如今的每年超过1800亿美元的,目前约占爱尔兰国内实际经济的70%。

更重要的是,这些利润占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以上,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近四分之三。由此造成的美国税收损失远比分析所捕捉到的更多。

包括政治领导人和有影响力的评论家在内的许多人误解了当代全球化的发展轨迹,这样做的影响是什么?

如果政策制定者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去全球化的代价上,他们就有可能忽视仍然存在的许多不健康的全球化形式,而这些形式相对不受干扰地存在着。如果决策者不承认全球化持续存在的程度,他们就会严重低估中美贸易更全面脱钩所带来的冲击。

即使美国对华关税上升,世界经济仍然深度一体化。如果说特朗普征收关税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变得更加重要,那么中美相互依存关系则是被掩盖了,而不是被切断了。

因此,“去全球化”为分析师提供了一个关于全球经济变化的简单故事。但现实更为复杂:以美国巨额逆差和中国巨额顺差为特征的全球经济不可能真正分崩离析。

世界需要就经济一体化的弊端和益处展开健康的辩论。但这场辩论的出发点必须是坦诚地承认,全球经济的许多特征仍在推动更多而非 更少的一体化,应对这些问题必须付出实际的代价。

*本文编译: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副研究员 刘佳

文稿整理|陈雪璐

IPP全球智库纵览|兰德报告:中等强国在台海危机中的利益考量

IPP全球智库纵览|兰德报告:中俄军事合作的未来前景

IPP全球智库纵览|欧洲智库: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税,会带来什么影响?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