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

原标题:AI成龙能否创造新的“神话”?

于灵歌

借助AI技术,成龙“回春”了。近日上映的电影《传说》,为了讲述成龙饰演的“陈教授”的前世今生故事,用AI技术复原了27岁的成龙,且数字人成龙在电影中出演量达70%以上。

然而,电影上映7天,票房却只有7279万,豆瓣评分更是低至5.4——作为19年前经典大爆电影《神话》的续作,却未能续写新的票房“神话”。而27岁的AI成龙,这个曾经被片方当作噱头的技术亮点,也成了劝退观众和影响电影观感的最大硬伤。

“就是短视频换脸水平”“哭戏太尴尬”……不少观众吐槽,AI模拟真人表情的效果不到位,质感堪忧。据介绍,电影中27岁的AI成龙由演员郑业成替身出演,后期运用了深度伪造技术(Deepfake),即在换脸技术的基础上,给了AI很多年轻成龙的数据让它学习,再模拟成龙的动作习惯生成的3D头像,二者组合而成。该片导演唐季礼在接受采访时坦言,AI技术也有一定缺陷,3D头像的问题就是没有眼神。尽管27岁成龙的外形很好打造,但气质和眼神却是AI数字人最难表现的。同时,AI很难制作出如真人对戏般的自然、流畅感。因此在全景武打以及角色眼神的部分,仍然需要真人去表演。

近年来,用AI换脸技术为角色赋予新的体验成为佳作的案例,不在少数。国产电影《流浪地球》、国外电影《双子杀手》《爱尔兰人》也采用过AI、CG技术给演员减龄,但效果却很逼真。不过,唐季礼也曾向媒体表示,相比于制作成本高达1.38亿美元的《双子杀手》,《传说》的成本只有《双子杀手》的20%到30%左右。

尽管“AI成龙”还有很多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出现是中国电影科技向前探索的一次尝试。有专业人士指出,当下,影视AI换脸技术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倒不是因为AI技术的发展速度不够快,而是因为影视表演在所有的视频换脸中是最难的,即便以好莱坞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水平,在数字演员上也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才能模拟出接近真人的表演。也就是说,当前AI技术还难以还原一个优秀演员的鲜活演技。

那么,未来AI能取代演员吗?唐季礼表示,AI让他看到了更多可能性:“我在《英雄本色》里曾担任张国荣的替身,现在我可以请‘张国荣’来演了,那么‘梅艳芳’也可以帮我拍《红番区2》了。”可以看到,无论是70岁的成龙,还是已故的张国荣、梅艳芳,能让创作者想要复刻、让观众颇为留恋,正源于这些传奇影人用自身的表演创作留下的辉煌。或许,对观众而言,未来能否有“好演员”比未来是否有“数字演员”更为重要。

虽然AI成龙“演技不佳”,但有观众注意到,成龙本人在70岁的年纪还能继续坚持创作,敬业精神可嘉。也难怪唐季礼表示,“AI是很好的参考,但无法代表李安张艺谋,也无法代表我。”

从角色扮演、剧本创作到特效制作,如今影视工业越来越广泛地采用AI技术,AI自然也成了不少影片宣传时的噱头。尽管AI还没发展到颠覆影视制作的程度,创作者在创新和探索使用新技术的同时,也需懂得,尊重观众的好演员、好故事、好作品始终是不可取代的时代稀缺品。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