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占婆人是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在今越南中部地区的众多族群之一。随着占婆古国在历史长河中的起起伏伏,占婆文化也时而兴旺时而衰退。最终那个曾经在东南亚盛极一时的占婆古国早已被历史的车轮碾碎,但它创作出来的占婆文化却得以存续下来,并作为今越南文化宝藏中的一颗最特别的明珠,向世人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山西青年》2016年05期;原标题《越南中部占婆文化渊源及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是在东南亚诸国中文化最为丰富、特别的一个国家。因为,今天越南的领土范围,是在大约300年前分属于三个不同的王国。占婆人是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在今越南中部地区的众多族群之一。虽然曾经在东南亚盛极一时的占婆古国早已被历史的车轮碾碎,但它创作出来的占婆文化却得以存续下来,并作为今越南文化宝藏中的一颗最特别的明珠,向世人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一、占婆文化的历史渊源

关于占婆国最早的记录是中国的古代史料。据中国古籍记载,公元前2世纪初,西汉王朝在岭南(主要是今两广一带)和刚征服的今越南北部地区设立了九真和交趾两郡,并将势力进一步向南扩张,在今越南横山和平定省一带(当时该地区尚不是越南领土)设立了日南郡,其下辖的象林县是日南郡的最南端(位置大致于今越南承天顺化省的南部)。

至公元2世纪末,西汉王朝风雨飘摇之际,象林县在当地槟榔部落首领区连的领导下爆发了起义,他占领了日南郡南部部分地区,并在最南边的象林县自立为王,建立了林邑国。中国史料将其建国时间定为公元192年,便始于此。公元347年更是从晋朝手中抢得了横山以南的肥沃的土地。十分有意思的是,占婆国自从成立就一直有着北上的企图,这和将来的越南的南下政策相冲突。这种竞争一直持续了上千年,在横山和海云隘之间展开,直至14世纪,占婆国在越南的强势下被迫南迁,胜负才初见分晓。而深受中原文化渗透的越南的胜利在一些西方学者的眼中,也被看为是汉文化对印度文化的胜利(占婆国是一个方方面面都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国家)。

同时林邑的北面尚有菠萝部落建立的PANRAN国,公元4世纪初,这两个部落最终合二为一,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国,据SAMBHUVARMAN碑文,此国名为占婆(CHAMPA),而中国史料则一直沿用林邑这个名称,直至公元756年。这段时期,占婆国的重心一直在北部的林邑,该国首都现在学术界多认为是在今越南广南省的茶峤古城(SINHAPURA,又被称为狮子城),距离今岘港市大约65KM。

从公元757至公元9世纪中后叶,占婆国的重心向南部转移,定都于宾童龙(PANDURANGA,今越南籓朗)或古旦(VIHAPURA,今越南芽庄),中国古籍将该国改称环王。

公元875年,中国史料在骤然失去关于占婆国记载20年后,忽然出现了一个定都于因陀罗补罗(INDRVAPURA,越南语中称为:同洋DONG DUONG,今越南广南省胜平)的王国,中国将其叫做占城国。此时的占城国,在中国史料中已俨然是个大国,下辖38州,人口近20万。这是占婆国的极盛时期。

此后半个世纪,占婆北方的越南得以脱离中原王朝的都护,迅速发展壮大并日益往南扩张。在与北部越南的多次的争战和南部真腊(今柬埔寨)的屡屡交锋中,占婆逐渐落于下风,被迫往南迁徙,势力日衰,直至公元1471年,占婆首都佛誓(公元1000年,占婆迁都至此,今越南平定)被越南攻陷,越军屠城6万人,掳走俘虏3万人,此后占婆元气大伤,终于在公元1720年走向了衰亡。

在占婆国作为一个独立的王国存续的13个世纪当中,占婆人民创作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独到的占婆文化。这种文化以当地沙莹文化,也被称为前占婆文化——一种有着很浓厚的海洋色彩的文化,为渊源。占婆文化形成的过程,也是本地的沙莹文化与外来的印度文化的融合过程。其中印度文化的影响巨大,因此有人也将该时期叫做占婆文化的印度化时期。从王权制度、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节庆礼仪、文字文学、建筑雕刻、音乐舞蹈等等无不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当然,占婆文化也并不是绝对的照搬印度文化,为了适应本地,它是深深根植于当地的本土文化这块土壤之中的。

二、占婆文化的独特之处

占婆文化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还是一种集历史文化、科学、审美价值的精神总和体。这其中蕴含着多少的未解之谜,越深入研究越能感觉到它的独特魅力,越被它吸引。

首先,从物质文化方面看:

从公元4世纪至公元8世纪,该文化达到了它的最辉煌的顶峰。学术界有人把它称为“越南的希腊文化”——一种一旦失去,永不再来的文化。

占婆文化独特的文化遗产价值集中体现在塔寺、城郭、石雕、建筑和砖雕上。从目前尚存的散落在今越南各地的占婆古塔当中,我们能看到各种不同的雕刻、建筑风格,但这些不同风格的雕刻在偶像的须弥座上,都十分奇特的体现出与印度传统艺术风格和美山圣地的雕刻风格极其亲密的相似感。学者们将从公元7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风格按照不同的年代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如茶峤早期风格(公元7世纪),安美风格(公元8世纪初),美山E1风格(公元8世纪),和莱风格(公元9世纪前50年),同洋风格(公元9世纪后50年)等等。笔者对其中一些风格进行简要介绍。

茶峤风格:这是占婆艺术中最早体现出的固定风格。它的特征是人物造像面目清秀,嘴角带有微笑,眼睛呈“纽扣眼”的形状并没有瞳仁,鼻子挺直,头戴GIATA帽,头发于颈窝后盘成一个又圆又大的发髻,佩戴着大量的装饰物,腰带长且呈飘逸装。动物造像(牛、象、狮子)十分自然、生动、健壮,深受南印度风格的影响。

同洋风格:这是本地要素发展到顶点的风格代表。这一时期的造像强调对人物内心的表现,这一风格与大乘佛教有密切联系,但又渗透着婆罗门风格。这一风格的特征为:人物造像比任何时期任何风格都更加强调占婆人种的特征。厚且有滚边的嘴唇、嘴唇上的胡子浓厚,很多时候与上嘴唇连在一起、塌鼻梁、宽鼻翼、眉毛弓起如同连成一条之状。

茶峤晚期风格:与同洋那种强烈的风格完全不同,茶峤晚期风格恬淡、庄重高雅、妩媚。它与同洋风格共同构建了占婆造像艺术的至高点。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同洋风格近乎于极端和苛刻的排除了外来的要素,但茶峤晚期风格则对于接受外来风格体现出很大的宽容,例如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要素都能在这一时期的雕刻中见到。

虽然各个年代所盛行的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神秘但又神奇,真实而又宏伟,体现心灵但又很贴近生活,深受印度教艺术风格影响但又处处透露着本地化的独特风格魅力。

除去独特魅力的造像外,占婆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占婆塔,它的修建原理和方式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不是到了今日,人们才开始叹服占婆人修塔的高超技艺,早在公元5、6世纪时,中国古籍中已对此有所提及,并将占婆人称为“砖雕和砖块建筑艺术的鼻祖”。1999年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美山圣地是个中翘楚。

根据当地人的口头传说,占婆人是使用砖坯来建塔的,建好后在其上雕刻图案,最后将整座塔放到一个巨大的窑中进行煅烧而成。

也有学者提出,古占婆人很可能使用了一种当地独特的树脂,它不仅被使用在砖块于砖块的粘结当中,而且当整座大塔建成,进行整体二次重新煅烧的时候,它被浇到塔身上,高温加热后将整个塔粘成一个牢固的整体。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何占婆塔如果要倒塌,大多是整座倒塌,而不是以这里掉一块砖那里掉一块砖的形式。目前,在美山圣地的官方解说当中,采用的就是这种说法。当然,它也尚未得到证实。

除了占婆塔的建筑方式是个吸引人的谜题,占婆砖雕也尚未解码。

其次,从非物质文化方面看:

占婆文化遗产非物质方面主要是在印度和东南亚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艺术、风俗、节庆等的融合基础上的本地化,它得以口口相传。包括语言、文字、文学作品、建筑雕刻、音乐、传统手工业工艺、民间智慧、生活方式、服装等。

本文由于篇幅,只介绍其中一项——宗教信仰。

可以说,占婆人的宗教信仰丰富多样,它是构成占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渗透在各种类型的艺术当中,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当中,它对整个占婆共同体起着支配作用,并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原始信仰、祖先崇拜信仰、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信仰、轮回信仰。尽管现代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迁,但在占婆人的生活中,依然存在图腾教。它在供奉某种树木、供溪流、供大海等风俗中体现出来,但在和轮回有关的各种祭礼中,如新生儿礼、婚礼、葬礼等,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种祭礼中,如祭祀谷神的祭礼中体现的最为深刻。

占婆人的民间信仰其实是源自南亚文化,有着许多稻作业文化的独特特征。很早的时候,占婆人就已经有了一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信仰,如多神信仰、祖先崇拜、农耕祭礼、丰收祭礼等。现在占婆共同体内的信仰是将上诉这些原始的本地信仰继承、接收和相当完整的保留在占婆婆罗门教中。历史上,这些本地原始信仰在与外来宗教的密切接触过程中,使得侵入的外来宗教(如婆罗门教和回教)发生了变化。而外来宗教也使得占婆社会分化为3个共同体:婆罗门(BA LA MON)共同体、伊斯兰(ISLAM)共同体、婆尼(BA NI)共同体。虽说细分为3个宗教共同体,但实际只有两种基本宗教:婆罗门教和回教。只是ISLAM是1960年才传入的新回教,而BA NI则是在15、16世纪就已经传入的传统回教。

在今越南的宁顺、平顺省生活的占婆人,他们自称为AWAL占人(人数大约2.24万,集中在7个村落中)。他们有自己的清真寺,偶像是阿拉,有自己的禁忌,如不吃猪肉、冻肉,其实他们就是上述我们提到的婆尼共同体。他们自认为自己仍然是回教徒,但是其实回教的许多特性,他们都不具备。如:他们的偶像并不是只有真神阿拉一位,而是同时也供奉AHIER占人(上述的婆罗门共同体)的诸神;祭礼也是并不仅仅只有回教当中的,而是依然进行占人原始信仰中的轮回礼、供奉祖先、各种农业祭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AHIER占人与AWAL占人虽然看似信奉不同的宗教,但是其实他们仍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AHIER占人的祭司PASEH是由女性担任,留长发,代表阴。相反,AWAL占人的祭司则由男性担任,不留长发,衣服上有着林伽(LINGA)的装饰,象征阳。它们就如同阴阳相济、夫妻相随一般。占人共同体中的婆罗门教和回教,完全不同于流行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婆罗门教和回教,仅仅只是体现为受到了这二教的影响罢了。所以,如果严格说来,我们不应该把占人共同体称为婆罗门共同体或婆尼共同体,而只能叫AHIER占人与AWAL占人而已。

而对于同属一个宗教的伊斯兰共同体和AWAL共同体来说,历史上,确实他们发生过冲突,并长期对立。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占人社会从来不歧视任何宗教,相反,纵观占婆的整个历史会发现,那是一部融合、接收其他宗教的历史。占婆人很容易的就接受了从外部传来的东西:佛教的好生之德和大慈大悲,毗湿奴教的博爱,湿婆教的王权思想。最近的是还接受了来自回教的真神阿拉。

三、占婆文化在越南文化中的地位

作为越南文化统一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占婆文化以其独特的色彩在越南古代文化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许多方面达到了人类文化的顶峰,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占婆传统文化盛行于今越南中部沿海和西原各省的广大地区并留下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文化从沿海的金属器时代初期文化发展到后来的沙莹文化,它体现在遍及今越南中南部各地。而该文化的创造者——当年的占婆古国的遗民,现已融入到了越南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它们现在被称为“占族”或“占人”。与他们的祖先有着一样的信仰、说着同样的语言、传承着同一血脉和文化。由他们的先人创作的文化也已成为越南古代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占婆文化不仅还在占族人中继续得以传承,同样还活在在他们先人留下的各个遗迹中。但是,如前所述,占婆文化遗产得以最集中、最完整、最宏伟、最典型体现在美山圣地——世界文化遗产。

四、结语

经过近2000年的时光,随着占婆古国的建立、发展、繁荣和消亡,占婆文化-文明也经历多少起起落落,虽然今天创作它的那个王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但不可否认它创作出的文明,并没有也不会随之而消亡。

占婆文化在历史上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至今仍有不少让人叹服的地方。今天,它不仅是占婆人的自豪,越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人类智慧的宝贵结晶和珍贵遗产。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