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2024年7月22日。

是一位演员逝世17周年的日子。

他的名字你可能陌生,乌尔里希·穆埃。

但他主演过一部电影,我们几乎都看过,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翻出来看一遍。

为什么?

它是历史的回响,是当下的映照,也是写给所有仍怀着善良之心的普通人的奏鸣曲。

它叫——

《窃听风暴》

Das Leben der Andere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螺丝钉

故事发生在1984年,铁幕政治统治下的东德。

魏斯曼(乌尔里希·穆埃 饰)是国家安全局情报机构斯塔西的一名特工。斯塔西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情报和特工机构。

《窃听风暴》英文片名直译是《他人的生活》。

魏斯曼就过着一种“他人的生活”——通过审讯、监听,窃取他人的秘密,消灭一切对东德有威胁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说,他是一颗坚固耐用的螺丝钉。

电影一开始就展示他冷酷的专业性。

他在授课,录音机的内容是他在审讯一个嫌疑人,为了逼对方招供,不给睡觉。

嫌疑人几近崩溃:求求你,就给我睡一下,一下就好。

台下一个学生不免同情:

为什么让他这么久得不到休息

这,太没人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斯曼听完,悄悄在一个名字下做了标记。

显然,这个学生被“淘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魏斯曼语调平静地对众人说:时间拖得越久,无辜的疑犯会由于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变得焦躁,而真正的罪犯会变得沉默,甚至哭泣。想知道一个人是否有罪,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停地追问。

与他极度专业的业务能力对应的是,他极度干涸的自我。

他的家,一切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眼望去,毫无生活痕迹。

就连晚餐,也只是一点番茄酱。

家,不过是夜晚的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社会关系同样空白,和人产生关联的方式寥寥无几——监听审讯敌对势力;筛选学生;威胁干扰任务的邻居太太;给上级汇报工作。

每天如此,循环往复。

可想而知,这样只会埋头苦工的“工具人”,在组织里绝对爬不到上层。

这天,他的老朋友,上级格鲁俾茨(乌尔里希·图库尔 饰)邀他一起去听歌剧(拍马屁)。

螺丝钉,难得来到一个新环境。

02

妓女

魏斯曼一眼就对舞台上的女人动了情。

女演员克里斯蒂娜(马蒂娜·格德克 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同时,魏斯曼也发现了女演员的男朋友,剧作家德莱曼(塞巴斯蒂安·科赫 饰)可能不像他看上去那么“忠诚”。

他主动请缨,要去监视对方。

德莱曼是我们常说的,软弱的知识分子。

他对艺术尚有坚守,可面对身边人一个个被迫害,他也只是口头抱怨,始终无法以坚定行动对抗高墙。

但。

就算这么一个软弱的“普通人”,他的生活,也比魏斯曼有趣,有活力。

音乐,诗歌,足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微小但具体的幸福,是属于一个人的日常,却是魏斯曼从未领略到的世界。

魏斯曼原本封闭的面具开始有了松动。

尤其片中这一幕。

在车上,克里斯蒂娜第N次被畜生部长强奸。

魏斯曼难得有了情绪。

他借门铃叫来剧作家德莱曼,让后者当面撞见自己的女朋友从部长的车上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随之一幕更让魏斯曼震惊。

德莱曼不仅没有上前对峙,甚至还躲在门后,不敢让女友撞见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这是一种下意识的逃避。

但回到家后的两人,也没有爆发出魏斯曼期待的争吵。

克里斯蒂娜洗澡后蜷缩在一角,剧作家德莱曼轻轻喊了女友的名字,对方回了一句,抱紧我。

作家就什么也没说,贴心地抱紧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意下一个镜头。

画面中的魏斯曼,模仿起作家的动作,在监听的这端,交叉双臂,给自己一个拥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

回到家后的魏斯曼,还主动“犯错”,给自己找了一个妓女。

一切结束后,他甚至对妓女说,能不能——

再待一会儿

这句话于Sir的震撼,比十万吨炸药更甚。

无疑,在这一刻,不论生理和心理,魏斯曼终于有了人的质地。

他开始渴望爱,渴望性,渴望温暖的情感。

他意识到,生命的力量不一定非得来自压倒和征服,承认、袒露自己的衰微和无能,也是生命(力量)的一部分。

03

被凿开一角的魏斯曼渴望更多。

他来到剧作家的房间,偷了一本《布莱希特诗集》悄悄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听器传来贝多芬的音乐,他听到泪流满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刻,魏斯曼的自我不再空荡。

慢慢被情感充实。

但这不意味着魏斯曼理解、认同剧作家德莱曼与他那些艺术朋友捍卫、伸张的正义。

事实上,直到最后,你都很难讲魏斯曼懂政治。

他对各种运动缺乏具体的兴趣和认知。

也不像老同学那样有着明确的世俗野心,为了攀爬会毫无犹豫抛下自我去依附权力。

他甚至不恨他的“敌人”。

只是下意识地执行工作。

所以当抓到剧作家的把柄后,“工具人”的惯性,让他还是选择举报剧作家。

他来到局长面前,手里拿着证据。

但一进门,就听到局长得意洋洋地展示一份最新的研究成果——

《反动艺术家性格分类监禁法则》。

你监听的那个,属于第四类,他们无法忍受独处,无时无刻不需要友情,爱情。

所以,对付他们不能用审讯的方式,得羁押他。

好好相待,不刁难,不虐待,不骚扰。

——十个月后,他们就连写作、画画的创作欲都可能自我阉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局长表情越得意,魏斯曼越恐惧。

他之前被教育的“正确观念”是,我们要创造一个进步的,精密的,井然有序的新世界。

但如果这个新世界没有诗歌,没有音乐,没有电影,更重要的,没有人性。

它的价值在哪里?

魏斯曼的信仰,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他按下了举报信。

剧作家的文章得以顺利发表。

这彻底激怒了当局。

他是怎么做到在天罗地网的监控下,还能发表文章。

队伍里有叛徒?

无计可施的秘密警察掀翻台桌,他们逮捕了剧作家女友,威胁她:供出剧作家的打字机藏在哪,要不,你的舞台生涯就结束了。

女友最终还是背叛了剧作家。

可当秘密警察根据口供,上门搜查,却发现:

没有打字机。

是的,被魏斯曼藏起来了。

他又一次保护了剧作家。

只是,不堪忍受压力的女友逃出公寓,慌乱之间,撞上卡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临死前的最后一句是:

我太软弱,我永远无法弥补我的过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鸡蛋

软弱。

这个词在《窃听风暴》多次出现,也是许多人的性格侧面。

剧作家德莱曼是个软弱的人,前面说过,面对强权,他始终无法果断地站出来反抗,最终决定写文章揭发罪恶,很大一部分也来自无法面对的自责。

——因为一直退缩,好朋友杰斯卡最终不堪迫害自杀。

女演员克里斯蒂娜是个软弱的人,为了有戏可演,她多次委身于部长的淫爪。

当面对男友的前途(生命)和自己的事业(生命)的抉择时,她挣扎过,但最终还是选择自保。

电影中,那些“反派”倒是从不软弱。

不论上级格鲁俾茨,上上级布鲁诺,在这场席卷全国的政治斗争中,他们热情而铁腕地站在桥头结私营党、诛除异己。

他们对受害者毫无半点愧疚之意,对自己的加害行为毫无心理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窃听风暴》好就好在这。

它没有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指责个体不坚定,不善良。

它深知个体在一个巨变时代的无可奈何,绝大多数普通人并没有选择,只能顺流而下,同流合污。

这也是它没有把主角魏斯曼塑造出“英雄”的原因。

一开始他要求监听剧作家,有职业敏感,但也有私欲。

后来借由剧作家,他慢慢触摸到生活与自我的另一面,但他也不认为他们做的就都是对的。

而他最后的“背叛”,也不是出于什么崇高理想,他悄悄收起了对方的打字机,与其说拯救,不如说是普通对普通的共情,弱小对弱小的体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斯曼的“转变”,让Sir想起村上春树说过的一句名言:

在高墙与鸡蛋面前,我永远站在鸡蛋的一边。

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成对于弱者、个体以及边缘化的存在的一种支持和保护。

但在村上的演讲里,这句话还有后半层意思:

“更深一层地看,我们每个人,也或多或少都是一枚鸡蛋。”

回到现实。

演员乌尔里希·穆埃,本人就是斯塔西的受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在守卫柏林墙的东德部队服过兵役,这段经历给他带来巨大的创伤,压垮了他的身体。

他的妻子燕妮•葛萝曼就曾是斯塔西的秘密线人,一直监视他的生活长达十年,光是文字记录就多达254页。

正是这份对角色的共鸣,穆埃出演《窃听风暴》仅收取了正常情况下20%片酬。

‍2007年2月,《窃听风暴》荣获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颁奖礼时穆埃早已身患重病,依旧强忍病痛与主创们一起捧起了“小金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窃听风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导演上台领奖

5个月后,穆埃就离世了。

穆埃是《窃听风暴》在现实中的一种映照。

而“我们无处不在”,直至今日,斯塔西这句标语依然阴魂不散。

尤其在近几年的网络。

Sir感受越发强烈。

欺压不仅源于上下,斗争常常时左时右,举报来自四面八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交媒体变成充斥隔阂与暴力的角斗场,公共表达几乎全由情绪主导,而被大数据喂养出来的同温层仇恨,随时准备吞噬任何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有人都卷入一场对所有人的战争。

处决对象有时是某个有道德瑕疵的网红名人,有时是一帮面目模糊但绝对势不两立的反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衣冠禽兽,牛鬼蛇神,魑魅魍魉,反正,绝不可能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长期以来,被我们认为是每个普通人最该维护的平等,自由,尊重,人本,人文精神。

今天越来越像一个笑话。

是什么让我们走到这一步。

是谁还笑得出。

最后,Sir重提《窃听风暴》里的这一幕。

上级抓走了女演员克里斯蒂娜,尽管已对魏斯曼产生怀疑,但鉴于后者过硬的专业能力,还是决定让他审问她。

审问之前,打开门,准备离开的上级突然回头:

你还有正确的立场吗?

此时的镜头像一个幽灵一样急速地后退,旋转,定格在魏斯曼脸上。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拷问,魏斯曼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觉得,他口中的“是的”,是在回答谁?

是绝对正确,绝对权威的他。

还是如草芥一样卑微,如鸡蛋一样脆弱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