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振兴,力戒“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近年来,城镇发展正逐渐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并重的新阶段。群众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宜居宜业”已成为高质量推进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道明镇以竹艺村片区为突破口,在旧砖老瓦里改造出一批“地标性”项目,留住传统的根,注入文化的魂,变“流量”为“留量”,变“关注”为“效益”,让乡村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说到“长坂坡”

你定会想起三国古战场的赵云大战长坂坡

而在崇州也有一个“长坂坡”

这一带曾经的老旧农房已经“华丽转身”

成为一处处特色消费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距此不远处

小学旧址正在进行有机更新

将成为一处链接多处核心点位

竹编手艺人学园

因地制宜实施的片区有机更新

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长坂坡”蝶变

500米小路成消费场景集散地

沿着白塔湖旅游环线一路走到道明镇竹艺村,村旁有一条500米长的蜿蜒小路,这就是当地人口中的“长坂坡”,短短的一段斜坡汇集了9处消费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一家叫做山喜。青砖黛瓦、黄墙木门,这是一处精致庭院,可以喝咖啡、品下午茶、吃烤肉、尝私房菜的古朴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窗现绿,出门见山。

木质的桌椅、做旧的陶罐、

暗香浮动的干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山喜,每一样小物件都满是质感,无论它们被放置在哪,无不透露着回归自然的格调。而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既容纳了人们向往的生活,也兼容了诗与远方。从2023年12月开始运营至今,小院已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难想象的是,过去,这里曾是两处快要荒废的老旧农房。

山喜小院主理人 罗蓓

“原来这里陈旧不堪,墙壁脱落、屋顶破裂。但是我们一眼看中了这里的下沉式空间,在打造过程中,始终坚持保留它原有的建筑形态。在对建筑主体进行全方位加固的同时,保留了乡村的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大拆大建,保持原有乡村建筑布局以及乡村原有肌理,结合非遗文化传承、产业经济、新消费场景,让原有乡村居民和新的创业客群和谐共生,这便是竹艺村片区践行的“有机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喜小院主理人 罗蓓

“比如说这种斑驳的墙面,我们反复做了四次才达到这个效果,屋顶上面的木材也都是老房子上拆下来再次使用,最终更新后的效果和我们整个竹艺村是相得益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位于“长坂坡”,

山喜小院对面的

三间临街铺面和一个下沉式院落

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取名叫“無作”,

将打造成网红便利店、

咖啡店以及直播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止是“山喜”和即将打造完成的“無作”,在竹艺村片区的长坂坡沿线,共有9个院落进行了有机更新。通过将老旧房屋、废弃农房进行整合,重新设计建造,为新业态的引进提供新空间,打造出了可生活、可消费、可体验、可文化、可传承的新农村、新乡村旅游、新文化传承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从破旧到焕发新生,

“长坂坡”的蝶变

只是道明镇竹艺村片区开展“有机更新”的

一个生动缩影。

02

保留原建筑占95%

道明竹编有了手艺人学园

“看,这间房屋,就是我曾经上课的教室,前面那块墙,就是黑板所在的位置。”眼前这个带着记者在现场参观的人叫丁春梅,是道明竹编成都市级非遗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春梅(右)

丁春梅告诉记者,三十多年前,这里曾是她就读的龙黄村小学,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这处小学旧址得到有机更新,将成为“丁知竹手艺人学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明竹编成都市级非遗传承人

丁春梅

“工程是从今年5月初开始启动,目前项目的基础部分已经落地,预计到8月底第一期就会投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知竹手艺人学园效果图

2013年,丁春梅与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父亲丁志云一同创办了“丁知竹”竹艺馆,开始寻求竹编的创新突破。同年,“丁知竹”与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家居产品系合作,为学生提供传统竹编研究实习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明竹编成都市级非遗传承人

丁春梅

“之前的丁知竹工作室虽然位于竹艺村核心区域,但由于空间限制已经不能满足我对道明竹编传承发展的规划,我们希望有更宽广、更优质的空间和环境来进行发展,所以就来到了距原址一公里左右的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知竹手艺人学园效果图

丁知竹手艺人学园占地17亩,通过利用现有的空间布局,未来这里将是道明竹编技艺展示、教育、传播、设计研发的综合体。

道明竹编成都市级非遗传承人

丁春梅

“这是以前的一个老房子,经过评估之后发现它的外墙还可以使用,所以我们保留了它的外墙,把屋面和空间布局进行了改造,未来,这里将是我们丁知竹手艺人学园的接待窗口。而在整个园区,我们保留的原建筑占95%。”

03

有机更新

让乡村发展新旧动能自动转换

近年来,竹艺村以道明竹艺聚集区为中心,搭建竹编文化创客基地,引入中央美术学院、澳大利亚竹产业研究院等院所,建成中央美院传统工艺工作站。聚合40名竹编非遗传承人、100名竹编艺人等匠人群体,实践“集群创作+规模生产”模式,壮大形成集聚4000余名从业人员的竹编产业集群,实现综合产值1.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片区的有机更新,仅以丁知竹手艺人学园建成后为例,这里在连接起数字乡村博览馆、竹艺村景区等核心点位的同时,也将创设“丁知竹非遗课程体系”,开展“道明竹编”非遗技艺的传播、培训,以传统技艺为乡村振兴贡献新质生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明竹编成都市级非遗传承人

丁春梅

“我希望通过丁知竹手艺人学园的落地,能够与整个竹艺村的这些资源进行链接,通过资源的整合,预计每年引流1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机更新,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正成为加快乡村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周庆

“竹艺村从2018年开村到现在,经历了七年的时间。七年磨一剑,我们一直在思考未来竹艺村片区的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点、线、面’的思路,推广复制竹艺村传统村落有机更新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新老村民盘活利用闲置资源,做精竹编文章,差异化布局一批酒店民宿、特色小院等‘小而美’的业态,推动竹艺村从单一的吃、住业态向多元复合的游览、体验等业态迭代升级,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由‘红一点’向‘亮一片’升级。”

来源:今日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