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军的朋友圈时不时会更新一次,基本发的都是视频。视频里是他在麦地或者玉米地里介绍自己的种地新技术。有些视频他还会配上“玉米模式新方法”“边行优势明显”“期待后期产量”等字眼,句句不离农业。

7月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振军正在地头查看是否有水涝影响到自己的玉米地:“整体影响不大,而且种玉米时,我们采取了一些新方法新技术,挺有用的。”

事实数据也证明刘振军这几年的坚持是对的:玉米单产能提升15%到50%;小麦单产之前可能在1000斤,如今提高15%到25%,在1150斤至1250斤之间。

2019年,刘振军放弃进口贸易生意,回到民权县褚庙乡利河村流转了2160亩土地,创办了同升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了二次创业。

2021年刘振军就致力于单产提升。“为什么讲单产提升?搞农业,影响因素无非是价格和产量,当产量越高,抵御各种影响因素的能力才越大。”在田地里,刘振军开始了自己的技术试验,主要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

“种地最主要的就是解决水和肥的利用问题,而不是‘使用’问题,‘利用’代表按照作物需求去安排,‘使用’只是说用了就行,一字之差,千差万别。”刘振军说。

一般情况下,玉米行与行之间的种植间距普遍在60厘米左右,刘振军则把单行间距控制在120厘米左右,同时一穴三株,做到每亩玉米苗6600棵,大豆苗8500棵。

“利用玉米的生长特点,让它们更通风和透光,同时也能发挥出边际效应。”刘振军说,“我们宁夏还有2600亩地,已经种了4年,玉米亩产量2000斤、2200斤、2400斤都有。”

为什么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刘振军看到了它满满的优点:节约一半化肥;节约一半人工;节约三分之二的用水。

“利用滴灌技术浇水,5亩地才用9度电。”刘振军对这项技术的应用也走过一些弯路,“之前在浇灌小麦的时候,主管带因为没有安装好或者有质量问题,出现了漏水的情况,导致地头小麦被淹死不少。”

“去年9月,很多人都来参观,都很震惊,省内各地受我这些技术影响的作物面积有100多万亩,我也希望更多人都能看到这些技术,共同为河南粮食安全出一份力。”他说。

“未来三到五年,粮食食品安全的追溯体系一定是重中之重。”有了单产作保证,刘振军下一个三年规划是:在耕种管收各环节发力,首先是进行土壤改良,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改进土壤板结问题,同时利用秸秆还田进行微生物发酵。

“调整结构和种植品种也是我关注的问题,我现在已经投资了一个食品厂,准备做面叶、面皮等食品,肯定会越来越好。”刘振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