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不同门类的艺术家通过多面向、多维度的创作实践铺陈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美术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为当代美术创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美术进程的推进,当下的美术创作应该围绕哪些问题展开?如何结合创作实践具体地把握这些命题的文化意涵?美术创作怎样才能实现对中国意韵与时代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围绕这些问题,《美术》杂志社融媒体中心陆续推出系列专题视频,旨在通过呈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取得一定成果的美术家的观点与作品,由点及面地梳理、总结破题之道。本期特邀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吴洪亮就“展览的传统性与现代性”这一主题展开阐述与应答。
——编者按
展览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传统正在变得鲜活,或者说我们希望用自己的方法让它更鲜活。中国传统具有恒久的能量。
“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览
人们惯用“古”字形容传统,我认为,传统是“古”不是“旧”。“古”不仅指过往,更指由古至今不变的文脉。中国人好“古”并非好“过去”,而是好那些不变的、有趣的精粹。因此,以往北京画院做的传统项目和展览都是立足于由“古”而来依然鲜活的部分。我们把手伸向古代,从中去找寻20世纪艺术生成的前史。
朱耷《孤禽图》
金农《山水人物图册》
吴昌硕《红衣达摩》
齐白石《钟馗搔背图》
齐白石《小鱼图》
徐冰《背后的故事:鹊华秋色图》
徐冰《背后的故事:鹊华秋色图》
我们通常将“古”元素分为两条线贯穿在展览中,一条线,直接使用传统符号;另一条线,把传统精神融入展览的思维系统里面。例如“借山吟——齐白石的画意诗心”展的策划,我们在展厅中搭建出远山的感觉,建构了齐白石与石涛、八大山人等人的传承关系。
1951年老舍书写的 《命题求画信函》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北京画院是一个继承传统的机构,但我们并不排斥做一些非常跨界的、具有鲜活能量的实验。例如“借山吟——齐白石的画意诗心”展,就是将中国这样一个“诗”之国度中的能量与齐白石认为自己“诗第一”的自我判断进行碰撞和研究。
“好梦无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览
艺术起源之时就有“游戏说”的概念,即艺术和游戏天生具有关联性。博物馆、美术馆不是单向性的简单教学体系,而是感受性体系,它跟游戏相近。我们把符合人性的、让大家既愉悦又得到知识的方法运用到展览当中,用到了心理学、传播学、人体工学等基本知识系统和学术架构,包括公共教育的互动性、时间的感受性、逻辑与空间的衔接,这不是简单的沉浸展可以做到的。我们把很多学术点、知识点放进去了,也就是说好玩、很嗨,可以打卡,这个“游戏”就值得玩。我们哪怕是做游戏,也是对游戏研究和生成的结果。
“虹——来自桥的世界”展览(吴洪亮策展)
“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览
展览是一种传播方法,它建构的初衷就是与观众进行交流。我们在做展览的建构和传播时,一直强化与当下人的关系,经常努力在小小的空间里渗入互动性的元素和公共教育的空间。策展人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考虑展览怎么跟观众发生互动,如何传播展览,如何回收成果,如何建构再传播的循环的能量。如果将这些功课做好了,我相信观众会喜爱这个展览的。
(文/吴洪亮)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主题展
“Re-睿”(吴洪亮策展)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主题展
“Re-睿”(吴洪亮策展)
北京画院美术馆公教活动
“白石四季之荔枝:赏荔枝、吃荔枝、画荔枝”
费俊《有趣的世界 装置一》
耿雪《金色之名》
何翔宇《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来源:美术杂志社)
艺术家简介
吴洪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美协副主席。
吴洪亮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策展人,长期致力于齐白石、20世纪美术史的研究。在他主持下,北京画院美术馆入选首批9家国家级重点美术馆。他参与策划并将齐白石的艺术带到匈牙利、日本、列支敦士登、希腊等国家及中国澳门等地区展出。参与组织了“策展在中国”论坛、齐白石艺术国际论坛等学术项目。2008年参与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及公共艺术项目。2019年担任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担任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全球征集项目的策划委员会主任。近年来,有数十篇论文发表在《文艺研究》、《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研究》等专业刊物,出版专著《一叶知秋》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