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学校师生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分享学习体会,反响热烈。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常务校长刘先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谋划、全面部署,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深刻回答了在新征程上实现什么样的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在新的起点上,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将积极推进全会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坚持“稳”的基调、“进”的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努力把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一流职业大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山外大力量。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恒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作出了总动员和总部署,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会议明确了改革的总目标、指导思想、重要经验、方法论以及时间表,为未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全会公报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全会中强调的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关于提升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与职业大学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这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育人环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参与各类实践活动,锤炼品质,增长才干,努力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委委员、济南校区分党委书记左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蕴含许多关于国家发展、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在学习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国家发展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成长有了更深刻的启示。首先,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也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和信心。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自我提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认真贯彻和落实这些精神,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法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为党的重要会议,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具有深远影响,尤其在教育领域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全会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更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必须深刻理解和贯彻全会精神,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注重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步提高,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社会发展负责。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优化教育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全会精神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城市学院院长刘海: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职业本科院校中的一员,结合城市学院的发展现状,我认为城市学院需要不断优化专业设置,调整课程体系,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和实践性。首先,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上进一步做专做精,根据本科评估的要求,切实落实并规范实践课程的安排;其次,紧随市场的要求,更新各类软件课程的安排,保证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接轨;最后,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申请设置城市设施智慧管理专业,以智能技术为基础,结合城市管理与服务的需求,培养掌握城市设施规划、建设、运维与管理等多方面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支持智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张更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并强调“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实现高质量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需要摒弃教育链、产业链的体制机制障碍,取得全新性突破。作为职业教育学人,我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锚定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职业教育前沿问题、难点问题,深耕细研,力争取得具有借鉴意义的创新性成果,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学校早日建成中国一流职业大学作出应有贡献。
国际商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王淑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党支部未来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重要的机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认为,首先,应关注制度层面的创新和完善,同时注重实践层面的探索和应用;其次,要加强党支部与其他社会力量的联动和协作,积极寻求与校内其他部门、社会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会,共同开展党建活动、志愿服务等项目,让党建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再次,要注重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党支部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不断推动党支部建设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审:颜廷燕
编辑:张晓青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