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对公众的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针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发布风险提示,呼吁广大民众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严重侵害公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近日发布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各类新型骗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
“共享屏幕”类诈骗:不法分子利用提升信用卡额度、取消名下不实贷款、注销保险服务、航班延误退费、赠送礼品等借口,诱导消费者下载指定软件并开启“共享屏幕”功能,从而获取个人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取银行卡资金。
“AI换脸拟声”类诈骗:不法分子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联系消费者,采集发音、语句或面部信息,利用“换脸”“拟声”技术合成虚假音频、视频或图像,模拟他人声音或形象骗取信任,诱导亲友转账汇款或提供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投资信息,冒充投资导师、理财专家,以“专家内幕”虚假消息诱导投资,引导个人在伪造或仿冒的投资平台进行投资,以小额投资返利为诱饵,不断引导个人加大资金投入,随后迅速转移资金。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不法分子在网络游戏或社交平台中发布虚假的游戏账号、装备、点卡买卖信息,以“低价出售”“高价收购”为噱头,诱导玩家绕过正规游戏交易平台进行线下交易,骗取玩家钱财。
防范措施与风险提示
为保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不盲目不轻信,不贪小利防骗局: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对“天上掉馅饼”的说辞保持警惕,避免贪图小便宜,遭受大损失。
拒绝“共享屏幕”,保护信息防泄露: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验证码、个人生物识别等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下载陌生软件,拒绝陌生人“共享屏幕”要求,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转账汇款严把关,谨慎操作护财产:涉及转账、汇款操作时要提高警惕,防范资金被骗风险。及时通过官方机构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不轻信陌生人的转账要求或诱导信息,确保资金是转给真正可信任的人员或机构。
正规渠道保权益,遭遇诈骗速报警:如遇经济纠纷,应依法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维权。如发现自己陷入诈骗陷阱导致资金受损,或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目前,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以及招行、中信等多家银行均加强了防诈骗的相关宣传。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AIkey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