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3年底,全省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30.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1.6万个,总量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4位
■ 全省年制种能力10亿公斤,居全国第4位,连续5年成为全国水稻种子出口第一大省
7月24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暨耕地保护法律规定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安徽省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数等多个指标位居全国第一,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建设成效不断彰显。
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底,全省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30.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1.6万个,总量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4位。目前,全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5.6万个,其中,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3.8万个,托管服务面积超过2.5亿亩(次),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报告指出,安徽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计划,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2家,居全国第2位,全省年制种能力达10亿公斤,居全国第4位,年种子销售额居全国第3位,连续5年成为全国水稻种子出口第一大省。支持合肥市打造“种业之都”,合肥市种业销售额进入全国三强。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方面,2023年,安徽省粮食总产达830.16亿斤,居全国第5位,实现“二十连丰”。阜阳市粮食播种面积1463.94万亩、总产107.44亿斤,种植面积和总产稳居全省第1位。以畜产品稳产保供为核心,安徽省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2023年全省肉蛋奶总产达755.7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8位。亳州市肉牛饲养量、存栏量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此外,目前安徽省已累计认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52个,其中2023年新认定100个。稻米、生猪、茶叶等十大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9%。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报告指出,安徽省认真落实占用耕地补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制度,连续2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耕地面积连续3年增加66万亩,总面积达8346万亩。截至2023年底,建成高标准农田6256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5%。同时,完善土地执法监管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全省违法占用耕地面积由2020年4.36万亩下降到2023年0.14万亩,下降比例达96.79%。
就进一步提高安徽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健全完善农业农村支持保护长效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报告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建议,强调要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发挥好财政资金引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着力促进农业先进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记者 范孝东 班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