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7月19日至21日,第十一届"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州贵阳孔学堂召开,来自中国、韩国的10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贵州大学文学院主办,贵阳孔学堂协办。

在开幕式中,贵州大学副校长王锦荣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新子学"是子学为适应当今新的时代背景而发展出的新形态,作为一面新的旗帜,必将在整个文化学界大规模地激越起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潮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诸子百家之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诸子典籍承载着古圣先贤的思想与智慧。"新子学"的提出,并不是偶然,是子学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坚实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与社会现实强力交融,呈现出全新的生命形态,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学术体系,也为现代文化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学术研究方向。

王教授提到,自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方勇教授正式提出"新子学"概念起,在其带领下,"新子学"的研究已经取得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华东师大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也已发展成为诸子学研究的重镇,引领着诸子学发展的新风气和新方向。而持续组织开展"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发掘诸子学的文化意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对传统诸子学进行革新与创造性转化,使其成为一种适应新时代的学术门类,在当代思想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大会主旨发言中,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任方勇阐述了"新子学"的多重意蕴,依次涵盖学术理念革新、中华文化重构、中外文明互鉴等多个层面。在"学术理念革新"层面,方教授指出,"新子学"是对旧诸子学研究的学术层面的改革和推进。在面对先秦诸子典籍时,我们应当注意剥离后世学者附会其上的经学附庸地位及经学先导的阐释习惯,而尽可能回到子学时代、回归原始文本、恢复诸子原貌,尤其是恢复其中最具生命力及现实意义的部分。在"中华文化重构"层面,"新子学"可被视为是一种文化立场,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格局终结后,"新子学"以及子学精神应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文化层面达到与董仲舒观念相当的影响力。在"中外文明互鉴"层面,方教授指出以孔老对话为代表的百家争鸣现象体现着中国思想的融通与包容,不同理念可以共处,在争论中实现会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华文明便具备了多样性特征,这使它在接引其他文明进来时更加从容,也使它在走出去、与其他文明沟通时更加灵活,发掘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资源,会使中国在当今世界的文明互鉴中更加游刃有余、如鱼得水。此外,方教授亦阐述了"新子学"理念对诸子学研究中破碎性问题的担忧,继而提倡一种具有整体性的诸子学研究模式,倡议研究者在研究时不局限于一家一子的视野、走出单一学科的思维,由此重现先秦诸子之间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整体化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后的大会发言及分组讨论中,学者围绕"新子学"及诸子学研究中的各类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其中,福建师范大学欧明俊教授的《传统子学的"经济之学"与"新子学"学术使命》特别强调了诸子之学对于社会现实的积极参与,"新子学"必须重视传统子学中的"经济之学"这一学术路径。上海大学郝雨教授的《"新子学"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精神之基》,紧扣时代主流话语最重要命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精神基源,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根本是优秀传统文化为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与核心,又在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新子学"的学术建构,更是把诸子之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地位加以凸显。所以,归根结底就是传统文化根脉,"子学"中心底蕴。

另外,与会者对于探索整体化的诸子学研究的可行路径,围绕"新子学"中"学术理念革新"的意蕴,"新子学"追求对诸子思想形成新的理解,与诸子学相关的出土文献,"新子学"关注诸子思想在后世的深远影响,"新子学"关注时代脉动、关切现实需求等议题,展开了多维度的论述。

在闭幕式上,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陈志平教授做了总结汇报,他指出,此次会议有大量篇题显著标志"新子学"的论文,这些论文或聚焦于"新子学"的内涵,将"新子学"作为一种文化立场,指出倡导者建立中国学派的学术雄心和文化担当。或以"新子学"为一种子学研究的视角,探讨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社会的应用与发展,如韩国学者朴荣雨从"新子学"视角讨论了《论语》两种"絜矩之道"的现代意义。再如寇凤凯等学者的研究说明了当我们以"新子学"这种新视角去观照严复等历史人物时,往往能获得新的结论。这些广泛的研究议题使得"新子学"的研究不仅在广度上铺叙开来,也在深度上探赜下去,彰显了"子学思维"和"子学精神"的光辉。陈教授认为,这次大会从多个方面体现了"新子学"研究的"新"特点:首先,研究方法的创新。中外学者从各自的领域出发,探讨了"新子学"的研究路径和方法,这种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为"新子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方法论。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新子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其次,对"新子学"内涵的阐释更加深入,李华教授在《子学变迁与文化重建——从胡适、魏际昌到方勇一脉的诸子学传承与发展》一文中阐明了诸子学研究的转变过程,认为当代"新子学"研究既立足传统又面向当代,推动了诸子研究的现代化、民族化与中国化,此外,"新子学"不仅关注中国本土的子学研究,如王超等学者还重视域外子学,特别是朝鲜半岛子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最后,子学研究更加纯粹,传统子学往往与哲学、历史等学科交叉,但"新子学"在此基础上,试图以更加独立的学科视角来进行研究,此类纯粹化的研究倾向在本次会议中已有所展现,这颇能揭示子学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价值,亦使子学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

本次会议的议题涵盖十分广泛,反映了当前诸子学研究的新动向,会议期间学者们的学术交流与观点碰撞将极大推进诸子学研究,学者们亦充分探讨了"新子学"所指向的学术新变与现实关切,这些内容展示着"新子学"深厚的学术根基与蓬勃的理论生命力,在文化强国的征程中,"新子学"将为其贡献更多的诸子智慧。

作者: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