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技术为艺术品进行信息采集,建立身份信息档案,确保艺术品“原进原出”。记者从北京海关了解到,去年10月艺术品智慧监管系统在天竺综保区投入使用,今年上半年,共完成艺术品、文化产品认证验证873件。

艺术品有了“身份档案”,信息采集精准迅速

在天竺综保区,海关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这套为艺术品建立“身份档案”的系统。从采集方式上来看,分为便携式鉴证仪、AID专业鉴证仪和可以实现3D扫描的科研级鉴证仪。

以AID专业鉴证仪为例,它搭载着专业照相机,工作人员操作电脑,照相机对平铺在鉴证仪平台上的画作进行超高清扫描,随即生成微观纹理影像,同时提取画作的材质特征信息。记者注意到,该设备通过激光测距,高度可控制在距离画作最低0.1毫米,十分精确,能够在完全不触碰画作的前提下完成扫描,整个信息采集用时仅一两分钟。

便携式鉴证仪和3D扫描的科研级鉴证仪对艺术品提取“身份”信息的过程也都类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海关所属天竺海关关员正在使用鉴证设备对艺术品进行信息采集。王晓龙 摄

北京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艺术品具有唯一性,相比一般商品存在一定的换货掉包风险。从查验角度来看,艺术品查验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艺术品智慧监管系统上线后,为艺术品建立了一物一档的“电子档案”,解决了艺术品鉴证知识门槛较高的难题。

该系统也让文化艺术品企业吃了颗“定心丸”。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天竺综保区的智慧监管措施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每次鉴证扫描我都在一旁陪同,设备清晰呈现出艺术品的微观纹理,我们也是第一次从这样的视角认识艺术品。非接触式的操作流程极为专业,让我们见识到海关监管设备的新跃升。”

借助科技手段打造展会全链条监管模式

目前,天竺综保区内正举办仲夏艺术季活动,该活动共推出十余场各具特色的当代艺术展览,展示艺术品三百余件。天竺海关关长胡旭介绍,相比以往,今年参观人数明显增加,展览艺术品更加丰富,天竺综保区文化保税集聚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显现。“我们通过优化通关流程,提供灵活展览展拍模式,创新各项智慧监管举措,为艺术品实现无感通关,在实现监管目的的同时,保护艺术品和文物物流运输安全。”

此外,北京海关还借助科技手段打造首都特色的展会全链条监管模式。在北京地区的大型展览会中,北京海关所属会展中心海关将远程“巡展”、实时“参展”与智能“会展”相结合,探索推广AI技术应用,将数字身份识别体系应用于展会监管,注重展品识别及移动报警前端监控,对重点展品严密监管,确保展品“原进原出”。

北京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地区艺术品进出口31.1亿元,较2012年增长13.5倍,年均增长率27.5%,全国排名由第七位提升至第二位。今年上半年,北京地区保持全国排名第二的领先地位,北京地区艺术品进出口占京津冀区域的51.2%。

北京海关副关长王辉表示,下一步,北京海关将充分利用AI鉴证技术,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在更大范围开展技术应用,提升海关监管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有效促进我国文物艺术品国际交流。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