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黄河口万物并秀,绿能涌动,处处勃勃生机。

上半年,东营市工业技改投资增幅13.1%;1-5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6%;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超越火电装机成为第一大电源,已实现增量能源消费(扣除原材料用能)全部依靠可再生能源提供……如今的东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更优了,发展动力更强了,质量效益更高了。

近年来,我市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牵引,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聚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深做好现代能源经济文章,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挥毫绘出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未来图景。

倾力守护,擦亮生态底色

走进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蓝天白云下,东方白鹳或立于水中,或驻守巢上,或低空翱翔,与湿地上苍翠的芦苇荡相映成趣。

东方白鹳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有生态环境指示物种之称。2003年,首对东方白鹳在黄河三角洲筑巢繁殖,2023年东方白鹳繁殖种群达251对,从无到有,从“路过”到“定居”,东方白鹳见证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恢复的显著成效。

修筑围坝、引蓄黄河水、增加湿地淡水存量……近年来,我市以“线、带、面”修复为抓手,探索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维护黄河三角洲“河——陆——滩——海”生态系统。通过构建多样化生态环境,清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13.1万亩,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科学恢复原生物种,营造原生物种生长条件,修复盐地碱蓬、海草床等本土植物6.2万亩。这里不仅建了鸟类栖息繁殖岛36个,还建设鱼类栖息地10处、植物生态岛29个。

目前,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1632种,其中鸟类37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是全球鸟类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其中,观测到繁殖的东方白鹳幼鸟数已累计超过3000只。

漫步城区,抬头见绿、低头有花、远眺是景,潺潺细水流淌城中,动听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城水相依,水绿相融”的城市风貌,让人切身感受着东营这座湿地之城的生态之美。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提升城市品质,聚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全市建成各类公园游园300余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位居全省第一。积极探索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大草坪等14处公园绿地入选省级试点,正在配套休憩驿站、城市书房等服务设施;加快贯通中心城绿道,全长10公里的城市内环绿道全面贯通,串联起玉带河、胜利大街水系、清风湖、明月湖等城市生态空间。

揽“风”借“光”,激活绿色引擎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推进能源革命、完善供应体系、确保能源安全,是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赋予能源工作的重大使命。

前不久,河口区军马场5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十四五”开发计划中首个立项备案、首个开工建设、首个全容量并网发电的项目。

该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发电量达8.1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24.57万吨标准煤,并减少45.48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可满足大约100万户家庭的年度用电需求,对优化我市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能源正加速向低碳、零碳方向演进,风电、太阳能等逐步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能源,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产业升级竞争高地和发展新增长点。

如今的东营,在新一轮能源开发中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把新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全力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我市正有序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协同推进地热能产业化发展。到2025年,全市将完成中深层地热资源可行性勘查面积达到4500平方公里,全市地热供暖(制冷)面积达到2170万平方米;到2030年,全市地热供暖(制冷)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

截至2024年5月底,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679.90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比重55.67%,同比增长30.07%;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累计51亿千瓦时,占全市发电量比重36.84%,同比增长51.52%。

随着我市风电、光伏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型储能需求空间迅速打开,储能产业成为无可争议的能源风口。

现如今,我市抢抓风口,将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跃升发展作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积极创建国家级新型储能实证基地,高质量编制《东营市新型储能及储能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打造链条完整、配套齐全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全国现代能源基地、绿色储都。目前,我市已经形成涵盖材料生产、设备制造、储能集成、多场景应用四大领域的产业格局,储能产业呈现出多元化竞相发展的局面,新型储能并网装机105万千瓦,居全省第一位。

改造升级,注入发展新动能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何向绿色低碳要效益,向节能降耗要利润?

看东营答案——

华泰集团实施了18万吨轻质胶版纸生产线节水节能项目,通过新上先进的流浆箱、膜转移施胶机、木浆及浆料制备线、透平机、高效泵及变频泵等先进适用设备,年可节约标煤9942吨、节水72万立方米。

山东中金岭南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烟气回收制酸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对烟气治理设施、烟气余热回收设施、烟气制酸设施等工序进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的同时,提高产品多样性,项目利用冶炼余热年均发电4500万度,每年可节约电费约1350万元,节约标煤30.5吨,通过回收转化反应热,年回收蒸汽11.88万吨,可节约成本2376万元,节约标煤10692吨。

山东亿维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内原油加工装置副产的催化油浆为原料,经萃取装置、精制装置、碳材料装置、超高功率电极材料装置后生产高品质针状焦,实现物料“吃干榨净”、产业高端发展。该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萃取技术,目标产品收率高,能耗最多可降低70%。

我市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自2020年起,每年列支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2023年,接续出台《东营市“千项技改、千企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东营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高端化升级、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安全化提升、服务化延伸、集群化发展等六大工程,建立完善覆盖项目前期谋划、推进服务、完工奖补的全流程服务体系,系统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2023年,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地方技改项目302个,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7.3%,居全省第2位。今年,正在推进总投资500万元以上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195个。

数字经济时代,数实融合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山东润马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块蓝色的数字大屏将生产线的数据、图表等都在此实时展示。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一期所有142台套生产设备数字化率100%。在全链条、全环节的精准管理和精细作业下,产品合格率超过99.8%,生产效率及产能提高20%,综合能耗成本降低10%,真正做到了提质增效,降本精益。

这是我市坚定“智改数转”发展方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管理效能。华泰纸业“智慧造纸5G全连接工厂”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5G全连接工厂试点,全市打造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1个,省级智能工厂16个、数字化车间17个,垦利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省级“晨星工厂”试点县区。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市已初显峥嵘,正蓄势待发准备书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