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嫦娥六号已经完成了月背采样,上升器在月面成功点火升空,将样品舱带到了环月轨道,就等着与轨返组合体对接,再返回地球老家了。在2天的工作中,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挖出了一个“中”字,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月背样品,非常给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这次任务的过程之顺利、进展之神速,大大出乎网友原先的预料。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嫦娥六号把其他国家用尽全力也实现不了的月背软着陆、月面采样、月面上升,全都一股脑地完成了,让吃瓜群众猝不及防,有点儿意犹未尽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嫦娥六号已经有了自己的官方账号,公布了大量照片,让未能观看直播的网友饱了一下眼福。在这些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的一张自拍照,就是下面这一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看出其中的不寻常之处了吗?照片中的嫦娥六号伸出机械臂,正在准备开展采集样品的工作。着上组合体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等会儿!有情况!我们都知道嫦娥六号是无人登月器,没有宇航员。登陆月背的是着陆器和上升器组成的着上组合体,然而在这张自拍照中,下方的着陆器和上方的上升器都出镜了,问题就来了:这是谁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不会是机械臂上的相机拍的呢?显然不可能,整个机械臂都在画面中,而且拍摄地点距离着陆器有相当一段距离,中间还隔着一道“小山坡”,在这么远的地方拍照,嫦娥六号肯定没有使用“自拍杆”的条件。难道其中还另有玄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再仔细看看这张自拍照,就能发现画面最下方有一个影子,显然就是这位“拍摄者”留下的,而影子所在地和着陆器的着陆腿之间,赫然出现了一条非常明显的“车辙印”,这肯定是一台可移动的月球车留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公开的数据,嫦娥六号在发射时的总高度约7.2米,那么着上组合体的高度应该在4米左右,再加上伸展开的着陆腿,应该会达到5米的量级。那么能将5米高的着上组合体拍成这个大小,看上去这辆月球车至少已在月球背面行驶了10多米,还跨越了一个低矮的小山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月球车的存在并不是毫无端倪的。就在嫦娥六号准备发射时,细心的网友就在巨大的探测器上发现了这个“小东西”。这辆月球车看上去尺寸不大,与印度月船三号的月球车“普拉吉安”号有点儿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被挂在嫦娥六号着陆器的侧面,位于一组姿控发动机的上方,就像一辆玩具车一般,当时就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注意和猜测,但官方并没有对这辆月球车作过多的解释。有人说可能是阿联酋的拉希德二号,但那个想要搭乘的是嫦娥七号,并且阿方迫于美国压力已经放弃了该计划。因此这辆小车应该就是我们自己的。

现在嫦娥六号放出这张自拍照,相当于官宣了月球车的存在,这应该是我国继玉兔一号、玉兔二号之后的第三台月球车。但这时问题又来了:这辆非常迷你的月球车,是怎么从着陆器上下来的呢?无论是发射前的图片,还是发射后的各种自拍照,都没有在这个组合体上发现有任何坡道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的前两辆月球车,无论是嫦娥三号搭载的玉兔一号,还是嫦娥四号上的玉兔二号,都是采用了坡道,才得以从着陆器行驶到月面上。包括印度月船三号那台26千克重的“普拉吉安”号也是如此,是从着陆器的“肚子”里开出,沿坡道走下来的。现在嫦娥六号根本没有坡道,难道月球车是从着陆器上直接掉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笔者有两种推测:第一种是利用了嫦娥六号的机械臂,采用某种机构抓住了月球车的某个部分,然后将它从着陆器上拿下来,轻轻放在月面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这种方法容易想到,也比较容易实现。但考虑到嫦娥六号的机械臂主要用于采样,增添这样一个功能会使设计变得复杂,降低了可靠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种可能性是月球车本身具备自适应能力,是自己从着陆器上“掉”下来的。但是无论它以何种姿态落地,都不会摔坏,而且都能自主调整到合适的工作姿态,开始在月面上行走。这样会对月球车的设计带来挑战,但却省去了着陆器的麻烦,使后者可以专注地完成月背采样的主要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哪种方案,现在看来都已经成功了!月球车肯定是在正常工作,而且行驶距离也不算短了。那么这辆月球车是做什么用的呢?除了自拍之外当然还会有其它用途,但官方至今也没有给出说明,咱也不好乱猜。唯一能推测的是它可能不像玉兔一号、二号那样能在月面上长期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是非常成功的,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一号是我国第一辆月球车,虽然在行驶一个多月之后出现了异常,无法再移动了,但车上的载荷并没有停止工作,最终一共工作了972天,相当“长寿”。

而嫦娥四号的玉兔二号就更了不起,它在月球背面正常工作了很长时间。截至2023年1月3日,玉兔二号已经在月背工作了整整四年,行驶距离达到了1455米。玉兔一号和玉兔二号之所以这么“坚挺”,是因为携带了核热源,具备耐受月夜极寒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昼夜温差非常大。在长达14天的月昼里,月面温度可以升到127℃,而在同样长度的月夜里,温度又会降至-183℃。在这种极热极寒交替的情况下,很少有航天器能耐得住,尤其是携带的蓄电池,特别容易受到极低温的摧残。一旦蓄电池损坏,航天器基本上就阵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月船三号就是如此,无论是着陆器还是小月球车,都只在月面上工作了不到10天,就进入了休眠,希望尽量节省能量以便熬过月夜,结果不出意外地双双被“冻死”,再也没能唤醒。

但玉兔一号和玉兔二号就不同了,它们具有良好的保温和热管理设计,关键是自带一个由放射性同位素制成的核热源,能够无视昼夜而源源不断释放出热量,给蓄电池和其它娇贵的电子器件保温,保证航天器能够挺过漫长的月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从嫦娥六号上这辆月球车的外形来看,体量很小,似乎无法容纳核电池及其散热部件,因此很可能与印度的普拉吉安号一样,设计寿命仅仅是一个月昼,想要挺过月夜是比较困难的。不过世上并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日本的SLIM小型登月器也没有核热源,在着陆时还摔了个底朝天,然而却意外度过了数个月夜,堪称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嫦娥六号的月球车能否在月球上长期运行,还无法下定论。不管怎么样,它都是一个惊喜,期待这辆很“萌”的小车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自拍照”,一览阿波罗盆地的美景吧!